又为“髀肉之叹”。由于生活安逸,大腿上赘肉复出。用来表示自叹生活安逸,思图有所作为。刘备(事迹见前“冢中枯骨”条)投奔荆州后,一连几年无争战,生活平平静静。一次他到刘表那儿,中间去厕所,看到大腿上长出
浣洗整修衣衫。晋代裴启《语林》:“李思让每休沐,则闭户读书。一布衫或须浣濯补纫,必俟休暇日。若宾见访,则使其子致谢:‘家君治衣不可出。’”休沐:休息沐浴。指古代官吏的例假。浣濯:洗涤。俟:等。
晋陶潜《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东篱菊”为典,写隐士的田园生活,或用以咏菊。唐刘长卿《过湖南羊处士别业》诗:“自有东篱菊,年年解作花。”
宁:岂,难道。有种:谓世代相传。种,种族。 王侯将相,难道是种族遗传的吗? 用反诘的语气表示王侯将相无种,功名事业全在人为。语出《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
《新唐书.李勣传》:“(勣)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病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唐.徐勣,字懋功,唐太宗赐姓李。勣手足情深,虽年老尚为多病之姊煮粥,不慎竟燎须。后
源见“女娲补天”。指天。唐韩琮《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诗:“何时成五色,却上女娲天。”
唐代宫门夜漏尽,击漏鼓而开。故称官员上班为“听鼓”。唐代李商隐《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旧亦称官吏候补赴缺为“听鼓”。【词语听鼓】 汉语大词典:听鼓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据《史记》述周文王在渭水之阳遇姜太公,十分欣赏他的才能,用车载他一同回朝,拜为师。后遂用为择
本作“身轻言微”。指地位低下,其言论和主张不为人所重视。多用作自谦之词。宋代苏轼《杭州上执政书》:“轼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自当尔。”并列 地位低,言论不受重视。语本晋·袁宏《后汉书·孟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后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地行动。《红楼梦》二七回:“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主谓 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地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