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中之龙

人中之龙

比喻超凡出众的人。宋纤,字令艾,敦煌效谷(今甘肃省敦煌一带)人,晋隐士。前凉国王张祚请他为太子友。后不食而死,年八十二岁。宋纤年轻时,隐居于酒泉南山,勤学经书,有弟子三千多人。不理睬州府召他为官的辟命,只是和阴颙、齐好二人形影不离。酒泉太守马岌,是当时的名士,带着仪仗和乐队拜访他,却不被接见。马岌叹息着说:“他的大名可以听到,却见不到他的身影,他的才德可以仰慕,却看不到他本人。从今天起,我知道先生是人中之龙啊。”

【出典】:

晋书》卷94《宋纤传》2453页:“酒泉太守马岌,高尚之士也,具威仪,鸣铙鼓,造焉。纤高楼重阁,距而不见。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例句】:

宋·家铉翁《则堂集·五》《过沛题旅壁》:“单吕早识隆准公,择婿能得人中龙。”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一》:“子瞻人中龙也。”


偏正 比喻出类拔萃的人物。《晋书·宋纤传》:“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也。”△褒义。多用于褒扬赞誉。→人中骐骥 人中狮子。也作“人中龙虎”。


【词语人中之龙】  成语:人中之龙汉语词典:人中之龙

猜你喜欢

  • 桑中之约

    《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注:同“邀”)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诗中写一对青年男女在桑林中约会的经过,后以“桑中之约”为男女幽会的密约。《聊斋志异.窦氏》:“女促之曰:‘桑中之约不可

  • 古狱冤气

    源见“秦狱气”。指郁结难消的冤愤。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二:“古狱饶冤气,空亭多枉魂。”

  • 荆王梦

    源见“巫山云雨”。荆王,即楚王。借指男女欢爱。南朝 陈孔范《赋得白云抱幽石》诗:“能感荆王梦,阳台杂雨归。”

  • 勿带罗囊

    唐.杜甫《又示宗武》诗:“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香囊,安(谢安,是玄之叔父)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此遂止。”紫罗囊,是

  •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富足了,国君怎么会不富足?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北史.隋本纪下》:“癸丑诏曰:‘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宋.陆九渊《与赵子直》:“‘百

  • 双履凫飞

    源见“王乔凫舄”。指县令行踪。清袁枚《赴官秦中》诗之一:“双履凫飞朝汉远,五羊皮少入秦难。”

  • 动辄得咎

    辄(zhé哲):就;总是。咎(jiù救):过失;罪责。指凡有举动都会得到过失或罪责。徐继畬(yú余),字松龛(kān堪),五台(今山西五台县)人。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御史。

  • 人虾

    清袁枚《新齐谐》卷六载:相传明朝灭亡后,有一遗老宣称要为亡明殉节,但又不肯自杀。于是自称效法信陵君,嗜酒狎妓。谁知长久不死,人却变得驼背弯腰,被人取笑为“人虾”。后用以嘲讽没有骨气而又自欺欺人者。《二

  • 东来望气

    同“东来紫气”。清 吴用威《江海谣》:“西行回辙昔笑孔,东来望气今非聃。”【词语东来望气】   汉语大词典:东来望气

  • 汉上有王猛

    《晋书.载记.苻坚传.附王猛》:“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遣吕婆楼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猛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