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论道:谓谋虑政务。王公:王指天子,公指诸侯。作:起来。士大夫:古代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安坐谋虑国事的是王公;起来执行政务的是士大夫。 旧时表示各有专职。语出《周礼.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资治通鉴.魏纪.文帝黄初四年》:“(诸葛)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宋.曾巩《讲官议》:“世之挟书,官以侍为名,则其任故可知矣。乃自以谓吾师道也,宜坐而讲,以为请于上。夫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卿大夫。语其任之无为与有为,非以是为尊师之道也。”


猜你喜欢

  • 周?泣

    源见“新亭对泣”。借指忧国者的哀伤。宋刘过《初伏阙上书得旨还书上杨秘书》诗:“江河周?泣,城郭令威来。”

  •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有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干的人就任合适的职务。 形容国家政治清明,用人惟才,用人惟贤。语出《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宋.陈亮《勉

  • 浮家泛宅

    原指以船为家,飘浮不定。借喻古代隐士的江湖隐逸之趣,后又用喻游山玩水。出自唐张志和事迹。见“烟波钓徒”。颜真卿为湖州刺史时,张志和曾前往拜访。真卿看到他的船已十分破旧,便要为他更换住处。他说:“我愿意

  • 咬文嚼字

    原指词句上的细致斟酌。元代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官泛征,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后转而指人迂执而不达事务。元曲《杀狗劝夫》:“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亦用以形容卖弄文才,装腔作势的丑态。《红

  • 濯溉

    《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毛传:“溉,清也。”原谓洗涤,后引申比喻栽培、提拔。《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是以伍员濯溉于宰嚭,张 王抚翼于陈相。”李善注:“言宰嚭由伍

  • 折冲

    源见“折冲樽俎”。指交涉谈判。叶圣陶《北上日记.二月六日》:“校中正谋与港政府折冲,未知结果如何。”【词语折冲】   汉语大词典:折冲

  • 漆园傲吏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文选》卷二一晋.郭景纯(璞)《游仙诗》之一:“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庄周性情傲慢,又曾为蒙漆园小吏

  • 访任棠

    源见“拔薤”。谓尊礼有奇节之人。宋刘克庄《水调歌头.和仓部弟寿词》:“衰懒倦宾客,谁访老任棠。”

  • 登蓬瀛

    同“登瀛洲”。明高启《感旧训宋军咨见寄》诗:“大欲干万乘,献策登蓬 瀛。”【词语登蓬瀛】   汉语大词典:登蓬瀛

  • 箫声吴市

    同“吴市吹箫”。清严绳孙《桂枝香.胥江怀古》词:“始应消得,箫声吴市,那些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