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安世三箧

安世三箧

安世:指西汉大臣张安世。箧(qiè切):书箧,放置图书典籍的小箱子。张安世(?——前62年),字子孺,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是御史大夫张汤之子。武帝时,任光禄大夫;昭帝时任右将军,封富平侯;宣帝时为大司马。年轻时任郎官,因擅长写作在尚书省供职,忠于职守,休假日也不回家休息。汉武帝在外出巡视河东(在今山西夏县北)地区时,丢失了三箱图书。武帝询问群臣,这三箱图书的具体书名,没有人能回答,只有张安世记得,一一述说清楚。后来悬赏寻求,又找到了原书箱,按张安世所述书名核对,竟无一遗漏。武帝很赏识张安世的才干,提拔他为尚书令,又转升为光禄大夫。后以此典形容人读书广博,记忆力强。

【出典】:

汉书》卷59《张汤传附张安世传》2647页:“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例句】:

唐·张说《洛阳张司马集序》:“鲁宫藏篆,汲冢遗编,无不日览万言,暗识三箧。” 唐·李端《送耿拾遗湋使江南括图书》:“汉使收三箧,用诗采百篇。” 唐·韦应物《送褚校书归旧山歌》:“汉箧亡书已暗传,嵩丘遗简还能识。” 唐·罗隐《投蕲州裴员外启》:“仲舒养勇,何啻三年;安世补亡,宁惟一箧?” 唐·罗隐《投湖南王大夫启》:“三箧亡书,幸无漏略;一枝仙桂,尝欲觊觎。” 唐·李瀚《蒙求》:“应奉五行,安世三箧。” 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仁诵亡书。” 宋·陆游《鼠败书》:“坐令汉箧亡,不减秦火厄。” 清·王士祯《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南面百城如昨梦,河东三箧忆往年。” 清·唐孙华《伏闻上从学士臣揆叙俯询臣孙华安在何故里居……恭赋四首》之二:“腹空何补亡三箧。头白谁能读五车?” 清·吴雯《哭张三公路之丧而送之》:“亡书三箧君能记,准备河东顾问来。” 清·赵翼《偶有遗忘问之稚存辄录示原委……》:“安世能备三箧亡,张巡遍记一城熟。” 清·张问陶《谢伊墨卿留赠残书一车》:“一鸱今免从人借,三箧还应向我求。”


【词语安世三箧】   汉语词典:安世三箧

猜你喜欢

  • 池鱼遭殃

    见“池鱼之殃”。【词语池鱼遭殃】  成语:池鱼遭殃汉语大词典:池鱼遭殃

  • 从事

    源见“青州从事”。指嗜酒者。宋陈造《重九山阳仪真两使君送酒》诗:“两州各遣六从事,九日俄成一病翁。”【词语从事】   汉语大词典:从事

  • 柴车载伯休

    晋皇甫谧《高士传.韩康》:“韩康字伯休,京兆 霸陵人也……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车连征不至。桓帝时,乃备玄?安车以聘之,使者奉诏造康,康不得已,乃佯许诺。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至亭。亭长以韩征君当过

  • 劝尔一杯

    同“杯酒劝长星”。宋方岳《哨遍.问月》:“月亦老乎,劝尔一杯,听说平生事。”

  • 荐福碑

    源见“雷轰荐福碑”。借指遭意外灾难之物。明袁宏道《赠黄道元》诗:“男儿有骨不乘时,处处相逢荐福碑。”

  • 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逾。”《礼记》中,强调兄弟出行应该象大雁飞行时那样有次序。后遂用为咏兄弟之典。唐.皇甫冉《送从弟预贬远州》诗:“独结南枝恨,应思北雁行。”【词语雁行】

  • 黄河千年一清

    《左传.襄公八年》:“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晋王嘉《拾遗记.高辛》:“又有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后因以“黄河千年一清”指圣君在世的升平之瑞或喻时

  • 吕览千金市

    源见“一字千金”。形容著作价值极高,文字精彩。明徐渭《读问棘堂集拟寄汤君》诗:“即收《吕览》千金市,直换咸阳许座城。”

  • 子夏肥

    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胖)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消瘦

  • 埋羹

    羹(gēng更):带汁的肉。南朝梁傅昭字茂远,灵州(今宁夏省灵武一带)人。在齐官至尚书左丞。入梁,累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傅昭在职期间,以清静从政。在朝,从不请托、拜见,不招门生,终日端坐以书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