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明代一种文学创作主张。是七子派诗文理论的纲领性口号。提出者为前七子的领袖李梦阳。李梦阳(1473-1530年),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弘治七年(1494年)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因反对宦官刘瑾下狱。瑾败,迁江西提学副使。梦阳工诗文,尤长七古,主张说实话,记实事,抒真情。以复古自命,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极力扫荡明初以来台阁体的华靡卑弱的文风,起到了开阔人们眼界的作用,时人竟相趋附。这一文学主张,包含着合理和积极的内涵,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如对中唐以后的诗文横加贬抑,对宋代以后的诗作更是一笔抹煞。特别是造成了模拟剽窃的不良影响,使诗文创作流于造作,并产生艺术上的雷同。

【出典】:

明史》卷286《文苑列传二·李梦阳传》7348页:“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明史》卷287《文苑列传》:“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


猜你喜欢

  • 凤兮凤兮

    凤:凤凰。传说中的瑞鸟。古人以凤鸟比拟圣人圣德。 凤凰啊!凤凰啊! 此为呼唤圣德之辞。语出《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何晏集解:“孔曰:比孔子于凤鸟。凤鸟待圣

  • 夷叔

    同“夷齐”。晋陶潜《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夷 叔在西山!”【词语夷叔】   汉语大词典:夷叔

  • 钧天九奏

    同“钧天广乐”。宋杨万里《德寿宫庆寿口号》之五:“苍颜华发鹓行里,也听钧天九奏声。”

  • 蒙吏

    同“漆园吏”。北周庾信《和裴仪同秋日诗》:“蒙吏观秋水,莱妻纺落毛。”【词语蒙吏】   汉语大词典:蒙吏

  • 沮溺耦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钱穆新解:“〔长沮、桀溺〕两隐者,姓名不传。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边,故取以名之。”后遂以“沮溺耦”指隐者耦耕生话。唐韦应物《秋郊作

  • 柏梁体

    一种七言诗体,采用联句方式,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传说汉武帝在柏梁台,命群臣联句赋诗,称为“柏梁体”。诗见《古文苑》卷八。但此诗实后人拟作。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汉武《柏梁台》诗本出《三秦记》

  • 据床指麾

    晋代谢艾从容指挥退敌的故事。《晋书.张重华传》:谢艾讨麻秋,“(艾)乘轺车,冠白帽,鸣鼓而行。秋望而怒曰:‘艾年少书生,冠服如此,轻我也。’命黑矟龙骧三千人驰击之。艾左右大扰。左战师李伟劝艾乘马,艾不

  • 沧浪濯

    源见“沧浪濯缨”。指表示洁身自好的《沧浪歌》。唐陆龟蒙《奉和袭美添渔具五篇.背蓬》:“闲从翠微拂,静唱沧浪濯。”

  • 丹井

    同“丹砂井”。唐顾况《山中》诗:“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词语丹井】   汉语大词典:丹井

  • 震巽

    《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后以“震巽”指男女,夫妻。明 无心子《金雀记.作赋》:“阴阳和叶,震巽豪彩。《葛覃》恐其失时,《摽梅》恐其来欲。”【词语震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