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形容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蛮不讲理地加人罪名。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受晋献公之托,大臣荀息拥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君。这时,以里克、丕郑为首的忠于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一班大臣派人刺杀奚齐于停丧处所。而后,荀息又拥立奚齐的弟弟卓子为君。不久,又被里克派人杀之于朝,荀息也被迫自杀。在秦、齐诸大国的支持下,夷吾归国为君,是为晋惠公。他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地位,就于公元前650年下令里克自杀。他说,没有你,我就当不了国君。然而,几个月来,你先后杀死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臣,现在我当你的国君,不是很困难的吗?里克这时已看透了晋惠公的真实面目。回答说,如果我不杀死那两个国君,哪里轮到你坐这个位子。你现在想处死我,给我强加一些罪名,那是很容易的。随即自杀了。

【出典】:

左传·僖公十年》:“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杀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

【例句】:

宋·刘克庄《与郑丞相书》:“凡人之身,岂能无过;苟欲加罪,何患无辞!” 清·归庄《感事寄二受翁二首》之二:“欲加之罪岂无辞,惟德成邻乃见疑。”


其他 《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和公子卓,以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指随心所欲地诬陷别人。姚雪垠《李自成》2卷27章:“‘可是,老徐,李自成没有什么罪名,咱们收拾了他,对别人怎么说呀?’‘~!’”△贬义。用于指罗织罪名,诬陷无辜者。→故入人罪 罗钳吉网 莫须有 ↔罪有应得 不打自招。也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也省作“欲加之罪”。


【词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汉语词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猜你喜欢

  • 头白乌

    源见“乌头白,马生角”。借指出现奇迹。元胡天游《拟赋荆轲馆》诗:“咸阳宫中头白乌,燕丹掩面声呱呱。”【词语头白乌】   汉语大词典:头白乌

  • 弃其余鱼

    《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为梁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泽边见之,弃其余鱼,以示讽诫。后因以“弃其余鱼”比喻节欲知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阮嗣宗沈酒荒迷,乖‘畏途相诫’之譬也;谢幼舆赃贿

  • 陈咸触屏

    触屏:头撞在屏风上。 西汉大臣陈万年,为人有修养,但对上司善于奉承谄媚。他曾不惜倾尽家财贿赂掌有重权的外戚乐陵侯史高等贵戚。丞相丙吉患病,陈万年前去探病,深夜才回去。后丙吉病重,向皇上推荐陈万年担任御

  • 戏彩堂

    源见“老莱娱亲”。在堂上着彩衣作儿戏以娱亲。谓孝事父母。宋郭应祥《鹧鸪天.梦符置酒于野堂》词:“方怀旧友归鸿阁,忽枉高轩戏彩堂。”

  • 东墙处子

    同“东家子”。明 孙仁孺《东郭记.绵驹》:“乡闾辈,更谁将古道夸,盼东墙处子搂来嫁。”【词语东墙处子】  成语:东墙处子汉语大词典:东墙处子

  • 一叶知秋

    《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由小见大,由细微的迹象就能推知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宋赵长卿《品令.秋日感怀》词:“那堪

  • 池塘佳梦

    同“池塘草梦”。清查慎行《珍珠帘.早春寄弟》词:“咫尺家山不隔,喜池塘佳梦,来依今夕。”

  • 碧水浮瓜

    源见“沉李浮瓜”。指消夏乐事。宋晁冲之《小重山》词:“碧水浮瓜纹簟前。只知闲枕手,不成眠。”

  • 谢掾未易才

    《晋书.王导传》附《王珣传》:“珣字元琳。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皆未易才也。’”东晋谢玄为桓温掾属,桓温预言他中年必为辅弼重臣。后遂用为称美属员

  • 秦穆杀三良

    《左传.文公六年》:“秦伯 任好(穆公)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诗经.秦风》的篇名。其《诗》序云:“《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