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歃血为盟

歃血为盟

歃(shà煞)血:古代宣誓结盟之一种仪式,参与订立盟约的人要用手指蘸血,涂在口旁,表示信守,称为“歃血”。此典指毛遂说服楚考烈王,与平原君赵胜等歃血宣誓订立合纵南北联盟抗秦的盟约。后以此典比喻订立盟约极其庄严,双方信守不渝。平原君赵胜带着毛遂等二十位门客来到楚国。平原君赵胜向楚考烈王说明合纵南北联合抗秦之好处。但楚考烈王害怕秦国的势力强大,不敢与秦国对抗。因此,他们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仍然没有使楚考烈王答应出兵救赵和联合抗秦。赵胜的门客都推毛遂上去,毛遂左手提剑,石手握住剑把,一脚一级台阶快步走上去,对平原君说:“合纵是利是害,两句话便可以决定。今天从太阳出来时候谈起合纵到太阳当顶还没有决定,这是为什么呢?”楚考烈王问平原君赵胜说:“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赵胜说:“是我的家臣。”楚考烈王吆喝说:“为什么不退下去!我是和你的主人谈话,你上来干什么!”毛遂握住剑把走上前说:“大王之所以吆喝我,是依仗楚国人多。现在我与大王相距在十步之内,大王就不能依仗楚国人多了,大王生命操在我手里。我的主人就在面前,吆喝什么?而且我听说商汤凭着纵横七十里土地统治天下,周文王凭着纵横一百里土地使诸侯臣服,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兵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掌握当时形势而发扬威力。现在楚国土地纵横五千里,武装的士兵上百万,这正是称王称霸的资本。凭着楚国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白起,只是个小毛头罢了,率领几万士卒,出兵来与楚国交战,一战就夺下了鄢(yān烟,今湖北宜城县)、郢(yǐng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再战就烧了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南),三战就侮辱了大王的祖先。这是楚国百代的仇怨,也是赵国感到羞耻之事,可是大王不觉得羞愧。合纵南北联盟这件事,是为了楚国,而不是为了赵国。我的主人就在面前,吆喝干什么呢?”楚考烈王说:“是,是,真象先生所说的,我愿倾全国力量来订立合纵南北联盟的盟约。”毛遂对楚考烈王的侍从人员说:“拿鸡、狗、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把它呈献给楚王说:“大王当即歃血定下合纵南北联盟的盟约,其次是我的主人歃血,再次是我歃血。”于是在殿堂上缔结了合纵南北联盟的盟约。此典又作“歃血”、“歃血而盟”。

【出典】:

史记》卷76《平原君虞卿列传》2367、2368页:“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ěr尔,你)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xuán玄,通“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商族领袖,灭夏,建商)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领袖)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拿武器之人)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秦国名将),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wù悟,羞耻)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古代歃血定盟所用牲血因等级而不同:帝王用牛、马,诸侯用狗、猪,大夫以下用鸡。这里总称需用之牲血)来。’毛遂奉(通“捧”)铜槃(通“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

【例句】:

汉·刘安等《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越人契(刻)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 唐·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歃血为盟,指天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 后晋·刘朐等撰《旧唐书·李道彦传》:“诸将与之歃血为盟,赤辞信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110回:“宰白马歃血为盟,宣言司马师大逆不道。”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珠槃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


连动 歃血,古代订盟形式,以手蘸牲血涂于嘴边,一说口含牲血。以牲畜血涂嘴边,表示立盟约的诚意。语本《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三国演义》69回:“五人对天说誓,~。”△古代政治斗争的策略和手段运用。→歃血为誓 山盟海誓 沥血以誓 ↔背信弃义。也作“歃血而盟”、“歃血结盟”。


【词语歃血为盟】  成语:歃血为盟汉语词典:歃血为盟

猜你喜欢

  • 平原十日欢

    同“平原十日饮”。清袁枚《寓佩香女士听秋阁都统成公屡以诗来同至焦山饯别》诗:“京江小住听秋阁,竟作平原十日欢。”【词语平原十日欢】   汉语大词典:平原十日欢

  • 问安视寝

    同“问安视膳”。宋陈亮《廷对策》:“而问安视寝之馀,所以察词而观色,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众,亦既得其机要而见诸施行矣。”见“问安视膳”。【词语问安视寝】  成语:问安视寝汉语大词典:问安视寝

  • 膏明自销

    王莽掌权后曾两次派使者到彭城廉里(今江苏彭城)延请业已辞官乡居的龚胜出山,委以上卿官位。龚胜称病推辞,使者硬把官印和佩带戴在龚胜身上。龚胜推辞不受,使者一直等在当地,五天一来问候。龚胜自知推托不了,就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疏食:粗粮。肱( ㄍㄨㄥ gōng ):泛指胳膊。枕:动词,枕着。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做枕头,这里面也大有乐趣。 古时形容人安贫乐道。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六月兵

    《诗经.小雅.六月》:“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六月.序》:“《六月》,宣王北伐也。”此是《六月》诗首章前二句,意为:六月检阅真忙碌,兵车都已经好好齐饬。《六月》小序云是咏“宣王北伐”。后用为咏王师出

  • 王符逄掖

    《后汉书.王符传》:“渡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谒规,规卧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有顷,又曰:‘王符在门。’规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

  • 歌落梁尘

    《艺文类聚》卷四三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歌落梁尘”形容歌声动听。宋杨无咎《踏莎行》词:“歌落梁尘,酒摇鳞浪,暂还南国同邀赏。”

  • 熊经鸟伸

    象熊之攀树自悬,鸟之飞空伸脚。都是古代方士导引之术。《庄子.刻意》:“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成玄英疏:“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经,类鸟飞空而伸脚,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

  • 续狗尾

    源见“狗尾续貂”。喻续写的不如原有的好。宋黄庭坚《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之三:“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

  • 阿衡

    《书.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孔传:“阿,倚;衡,平。言不顺伊尹之训。”阿衡为商代师保之官。伊尹曾任此官,故以指伊尹。《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毛传:“阿衡,伊尹也。”亦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