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蒲柳之姿

蒲柳之姿

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字道万,元帝少子)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又《晋书.顾悦之传》:“顾悦之字君叔,少有义行。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帝问其故。对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常质,望秋先零。’简文悦其对。”

晋人顾悦善于辞令,有一次,简文帝问他头发因何早白?为讨简文帝欢心,他把自己比成先凋的蒲柳,而暗把简文喻为经霜更茂的松柏。后因以“蒲柳之姿”比喻体质衰弱,也有时用以比喻低贱。

唐.刘禹锡《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予同迁见赠》诗:“烟霞为老伴,蒲柳任先凋”。《红楼梦》第五回:“觑看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偏正 蒲柳,植物名,又称水杨,秋天很早就凋叶。蒲柳的姿态。比喻人体质衰弱。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凌霜犹茂。”明·汤显祖《牡丹亭·延师》:“学生自愧~,敢烦桃李之教。”△多用于表现体质衰弱的人。 →弱不经风 ↔钢筋铁骨


【典源】《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 (早) 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 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晋书·顾悦之传》亦载。

【今译】 晋代顾悦之 (字君叔) 与简文帝同岁,而头发早已斑白。简文帝问:“你的头发为何先白?”顾悦之答道:“蒲柳不到秋天,就落叶凋零; 而松柏经历风霜,却更青翠繁茂。”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身体羸弱早衰。

【典形】 凋蒲柳、君叔伤蒲柳、蒲柳凋、蒲柳衰、蒲柳先衰、蒲柳之姿、侵蒲柳、依蒲柳、蒲柳身犹健、早衰蒲柳。

【示例】

〔凋蒲柳〕 宋·陆游《久无暇近书卷慨然有作》:“直忧先狗马,岂但凋蒲柳。”

〔君叔伤蒲柳〕 宋·陈与义《答元方述怀作》:“令之敢恨松桂冷,君叔但伤蒲柳秋。”

〔蒲柳凋〕 唐·李白 《慈姥竹》:“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蒲柳衰〕北周·庾信《谨赠司寇淮南公》:“丹灶风烟歇,年龄蒲柳衰。”

〔蒲柳之姿〕 明 · 汤显祖 《牡丹亭》:“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侵蒲柳〕 唐·李白《长歌行》:“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依蒲柳〕 唐·杜甫《上水遣怀》:“孤舟乱春华,暮齿依蒲柳。”


【词语蒲柳之姿】  成语:蒲柳之姿汉语词典:蒲柳之姿

猜你喜欢

  • 溺儒冠

    《史记.郦食其传》:“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汉高祖不欢迎儒生,如果来客戴的是儒生帽子,汉高祖就把儒生帽子拿来,当尿盆用。后因用为轻视儒生

  • 贯日长虹

    源见“白虹贯日”。谓人间有非常之事发生。清曹贞吉《百字令.咏史》词之二:“贯日白虹,绕身铜柱,天意留秦劫。”

  • 谏虎

    《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马。……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无狃,戒其伤女。”《诗经.郑风.大叔于田》说的是郑庄公弟大叔段空手与虎搏斗事,并警告他不要干这冒险的事。后遂用为爱护勇士之典。唐

  • 齿嚼欲碎

    源见“张巡嚼齿”。形容将领抗敌,慷慨激烈,誓死报国。明李东阳《睢阳叹》诗:“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

  • 祝华呼嵩

    源见“华封三祝”、“嵩岳三呼”。借指歌颂太平盛世。明叶宪祖《寒衣记》四折:“杀尽了这些奸雄成一统,大家来祝华呼嵩。”

  • 务光逃名

    参见:务光让天下

  • 眉黛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眉为“眉黛”。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前代妇人以黛画眉,故见于诗词,皆云:‘眉黛远山。’今人不用黛而用墨。”黛:青黑色的颜料。【词语眉黛】   汉语大词典:眉黛

  • 北窗风

    同“北窗高卧”。唐李商隐《自贶》诗:“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 居移气,养移体

    环境改变气度,供养改变体质。 表示人随着环境地位的变化而变化。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欤?’”《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 不约而同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后以“不约而同”谓没有经过商量或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宋朱熹《答汪长孺书》:“其徒有今日悟道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