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蓬莱仙岛

蓬莱仙岛

此典指我国古代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仙岛,为仙人所居。后以此典比喻海中仙境;或形容人间胜境;或指海岛风景极佳。战国时,自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就派人漂海寻找蓬莱、方丈、瀛(yíng迎)洲。这三座神山,传说座落在渤海(今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间之海)中,离人间不远,仙人们担心漂海将到,便刮风将船吹开离去。曾经有人到过那里,众仙人和长生不死之药都在那里。那里飞鸟及野兽都是白色,宫殿都是黄金和白银建造。未到那里时,远远望去,三座神山像天上云气;到达那里一看,三座神山反而映在水下。当船将要逼近时,风就把船吹开,始终不能到达那里。世间帝王没有不羡慕那里的。此典又作“方蓬”、“方壶”、“蓬莱”、“三山海底”、“蓬莱银阙”、“蓬瀛”、“三壶”、“三山”、“蓬岛”、“蓬壶”、“瀛岛”、“五山”、“员阙”、“壶峤”、“瀛洲”。

【出典】:

史记》卷28《封禅书》1369、1370页:“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燕昭王)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东海中三神山)。此三神山者,其(傅)〔傅〕(据《汉书·郊祀志》宜校作“傅”,简化字为“传”字)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què雀,宫门前两边供了望之楼,泛指帝王宫殿)。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zhé哲,就)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羡慕)焉。”

【例句】:

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蓬。” 唐·李白《赠张镐》之二:“灭虏不言功,飘然陟方壶。”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垍》:“方丈三韩外,昆仑万国西。”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李商隐《牡丹》:“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唐·刘复《长歌行》:“三山海底无见期,百龄世间莫虚弃。” 宋·杨亿《汉武》:“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宋·梅尧臣《次韵答黄介夫》:“神仙多羽翼,一一飞蓬瀛。” 宋·苏轼《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独秀江南知有意,要三二别四三壶。” 宋·苏轼《寓居合江楼》:“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宋·张元干《永遇乐·洛滨横山作》:“揽浮丘,飘飘衣袂,相与似游蓬岛。” 宋·刘辰翁《沁园春》:“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 宋·吕同老《天香·龙涎香》:“冰片熔肌,水沉换骨,蜿蜒梦断瀛岛。” 金·元好问《木兰花慢》:“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元·萨都拉《汉宫早春曲》:“鞭却灵鳌驾五山,芙蓉夜暖光阑干。” 明·陈子龙《仲夏直在掖门》:“轻云过员阙,风吹闻清虚。” 清·黄景仁《尧母庙》:“都山望尧山,离立若壶峤。” 清·孙尔淮《水调歌头》:“看取玉壶天地,何处有瀛洲?”


【典源】《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无底,名曰归墟。八絃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 一曰岱屿、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 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 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此三山上广中狭下方,皆如工制,犹华山之似削成。”

【今译】 传说渤海之东几亿万里远,有巨沟壑,深得无底,名为归墟。天下四面八方的水,都流入此处,而里面的水也不见增加减少。其中有五座神山,分别名为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高下有三万里,山顶有九千里,上面有楼台殿阁都是用金银珠玉建造,禽兽的毛羽都是雪白的。到处长着珠玉之树,结的果实吃了都能长生不老。上面住的都是仙圣之人,在空中飞行往来。有人驾船想接近神山,等快到了神山反在水下,有风来将船吹走,终究不能到。五神山都没有根与底相连,天帝派了十五只巨鳌来负载它们,轮为三班,六万年一换。参见《龙伯钓鳌》。

【释义】 后以此典指海中仙境或人间胜境; 也用以指海岛。

【典形】 鳌驾蓬莱、方蓬、方壶、方丈、海上三山、壶峤、蓬岛、蓬壶、蓬莱、蓬莱银阙、蓬山、蓬瀛、三岛、三壶、三山、三山海底、五山、瀛岛、瀛洲、员峤、员阙、三岛十洲、巨鳌冠山、鳌岭、鳌山、三山白银阙、海底觅仙人、蓬莱仙馆、银阙尚沉、蓬莱岛、神山、蓬莱入海底、蓬莱宫。

【示例】

〔鳌驾蓬莱〕 元·乔吉《折桂令·登姑苏台》:“鹏俯苍冥,蜃横城市,鳌驾蓬莱。”

〔方蓬〕 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蓬。”

〔方壶〕 唐·李白 《赠张相镐》之二:“灭虏不言功,飘然陟方壶。”

〔方丈〕 唐·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方丈三韩外,昆仑万国西。”

〔海上三山〕 金·元好问《木兰花慢》:“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壶峤〕 清·黄景仁《尧母庙》:“都山望尧山,离立若壶峤。”

〔蓬岛〕 宋·张元干《永遇乐·为洛滨横山作》:“揽浮丘,飘飘衣袂,相与似游蓬岛。”

〔蓬壶〕 宋·刘辰翁《泌园春》:“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

〔蓬莱〕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蓬莱银阙〕 宋·杨亿《汉武》:“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蓬山〕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瀛〕 宋·梅尧臣 《次韵答黄介夫》:“神仙多羽翼,一一飞蓬瀛。”

〔三岛〕 唐·李商隐《牡丹》:“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三壶〕 宋·苏轼 《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独秀江南知有意,要三二别四三壶。”

〔三山〕 宋·苏轼《寓居合江楼》“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三山海底〕 唐·刘复《长歌行》,“三山海底无见期,百龄世间莫虚弃。”

〔五山〕 元·萨都拉《汉官早春曲》:“鞭却灵鳌驾五山,芙蓉夜暖光阑干。”

〔瀛岛〕 宋·吕同老《天香·龙涎香》:“冰片熔肌,水沉换骨,蜿蜒梦断瀛岛。”

〔瀛洲〕 清·孙尔淮《水调歌头》:“看取玉壶天地,何处有瀛洲?”

〔员峤〕 元·揭傒斯《寄题张尊师壶州道院》:“安期羡门共来往,员峤方壶相荡浮。”

〔员阙〕 明·陈子龙《仲夏直在掖门》:“轻云过员阙,凤吹闻清虚。”


猜你喜欢

  • 胸有甲兵

    甲兵,铠甲兵器,此处指披坚执锐的士兵。形容胸中富于韬略。原是北魏世祖拓跋焘对崔浩的赞语。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今河北故城)人,少好文学,博览经史,长于天文历学,事奉北魏三世。太

  • 燕金募秀

    源见“黄金台”。为招纳贤士之典。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铎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主谓 燕,燕国:金,指黄金台,也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秀,优秀。这里指优秀

  • 女为悦己者容

    见〔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 巢燧圣明

    《韩非子》卷十九《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

  • 前踞后恭

    又作“前倨后卑”,指先傲慢而后谦恭。公元前338年,纵横家苏秦到达秦国,向秦惠文王进连横之策。秦王因为刚杀商鞅,对各国游说之士极为反感,便以自己“羽毛未丰”而加以拒绝。苏秦仍不死心,先后向秦王上书十次

  • 一言以蔽

    参见:一言以蔽之见“一言以蔽之”。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三隅自反。”【词语一言以蔽】  成语:一言以蔽

  • 东飞伯劳西飞燕

    《玉台新咏.歌词二首》其一(《乐府诗集》卷六十八作《东飞伯劳歌》古词):“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古代乐府歌词以“东飞伯劳西飞燕”托物起兴,以为比喻吟咏离别之典。唐.岑参《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 胸中磈磊

    源见“酒浇垒块”。指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宋黄庭坚《次韵答张沙河》:“胸中磈磊政须酒,东海可揽北斗斟。”

  • 气食牛

    旧题周.尸佼《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虎豹的幼仔虽未成长,但其勇猛,敢于食牛。后用为赞颂幼儿勇气之典。唐.杜甫《徐卿二子歌》诗:“小儿五岁气食

  • 於陵

    同“於陵仲子”。唐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诗:“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于金。”【词语於陵】   汉语大词典:於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