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川

三川

①西周以今陕西泾、渭、洛三河为三川。《史记·周本纪》:幽王二年(前780),“西周三川皆震”。即此。

②战国时以河、洛、伊为三川。为韩地,介于秦、楚之间。东接东、西二周。《战国策·秦策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又《韩策二》:“秦王之言曰,请道于南郑、蓝田,以入攻楚,出兵于三川以待公”,即此。

③唐中叶后以剑南东川、剑南西川及山南西道三镇,合称三川。《资治通鉴》:唐永贞元年(805),“刘辟以剑南支度副使将韦皋之意于(王)叔文,求都领剑南三川,谓叔文曰:太尉使辟致微诚于公,若与某三川,当以死相助;若不与,亦当有以相酬”。即此。


(1)古水名。(1)泾、渭、汭为西周三川。《国语·周语》:幽王三年(前779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川竭,岐山崩”。韦昭注:“三川,泾、渭、汭,出于岐山也”。(2)河、洛、伊为战国三川。韩地,介于秦楚之间,东接东西二周。《战国策·秦策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2)唐中叶后以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及山南西道合称三川。永贞元年(805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求兼领剑南三川,即此。


猜你喜欢

  • 玉城县

    ①西魏废帝元年(552)改石城县置,为安乐郡治。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六十里。《寰宇记》卷6玉城县:“因荆山之石有玉而美故名。”北周天和元年(566)废。隋义宁元年(617)复置,属虢郡。治所在今河南

  • 包坐

    即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南包座乡。1935年8月底,红军长征至此,与国民党军激战,全歼敌万二千人,史称“包坐战役”。

  • 即缗。今山东金乡县。《春秋》:僖公二十三年(前637),“齐侯伐宋围缗”。《穀梁传》作闵。

  • 慕驾川

    即慕贺川。在今青海贵南县北木格滩。《南齐书·河南传》: 吐谷浑“其王治慕驾川。多畜,逐水草,无城郭”。

  • 芳城

    又名芳亭。在今安徽濉溪县南。《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三月,“沙陀以精骑邀之,屠杀殆尽,自柳子至芳城,死者相枕”。胡三省注:“芳城,《新书》作芳亭。”又作芳亭。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北。唐咸通十年(

  • 新河庄

    即今天津市东塘沽区西北新河街道办事处。清于此设把总驻守。集镇名。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北部。属养贤乡。人口2800。水阳江改道经此,在新河道旁建成村庄,故名。自1961年至2001年12月止,一直是乡、

  • 香山场

    ①元置,在今广东珠海市。元 《大德南海志》 卷6有香山场。《清一统志·广州府》: 香山盐场 “在香山县 (今中山市) 东南一百里香山寨北。《县志》,地名濠潭,明洪武初建,今省”。②即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六

  • 白盐滩

    即今陕西定边县西北之白盐池。《明史·王越传》:成化九年(1473)九月,鞑靼满都鲁及孛罗忽“大举深入, 直抵秦州、安定诸州县,越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两昼夜行八百里”。即此。

  • 安宿疃镇

    清置,属怀仁县。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安宿疃村。

  • 北平市

    1928年于旧京师置北平特别市(今北京市),直隶于行政院,为河北省治。1930年改称北平市,不久移省治于天津市。1937年日军占领后,曾成立“北平地方维持会”、“北京特别市”。1938年改为北京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