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十三省

十三省

明初袭元制,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至永乐十一年(1413)有十三布政使司,故又称十三省。


明初沿袭元制,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宣德三年(1428年)以后定制为十三布政使司,又称十三省,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广、四川、贵州、云南。


猜你喜欢

  • 五梁沟

    在今河南西华县南。《水经·洧水注》:“洧水又南径长平县故城西。洧水又南分为二水,枝水东出,谓之五梁沟。”《寰宇记》卷10宛丘县:五梁沟“按《图经》云,西南十里。从西华县界洧水出,东流入谷水。古老传云,

  • 高阳池

    即习郁池。在今湖北襄樊市南。《晋书·山简传》: “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在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

  • 富顺州

    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升富顺监安抚司置,属叙州路。治所即今四川富顺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富顺县及自贡市大部分地。明洪武四年 (1371) 降为富顺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富顺监安抚司置。属叙

  • 大陵山

    在今山东单县西南五里。《方舆纪要》卷32单县:大陵山“地高耸,水不能啮。俗谓之土山。山下有长堤,以捍黄河”。

  • 盐埠店

    即今湖南湘潭县西南七十四里盐埠乡。清乾隆 《湘潭县志》 卷5有盐埠店。

  • 白花峒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明史·地理志》:贺县东北有白花洞土巡司。后废。

  • 小濮

    即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方舆纪要》卷34濮州临濮城:“或谓之小濮。蒙古忽必烈南侵,尝驻兵于小濮,即此。”

  • 梌山嶂

    即稌山嶂。在今福建永定县北八十里。《清一统志·汀州府》 作 “梌山嶂”。

  • 金银岛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西部永乐群岛内,位于甘泉岛西南约7海里,在永乐环礁之西端。岛上树木茂盛,鸟类繁多,鸟粪资源丰富。20世纪70年代在礁盘上发现一批元、明、清时代的瓷器。中国渔民向称尾峙、尾岛。193

  • 交川县

    北周天和中置,属龙涸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南。《寰宇记》卷81交川县:“以其地通胡越道路,东西相交以名县。”隋属汶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属松州。天宝元年(742)属交川郡。乾元元年(758)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