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寺
原名中都寺。在今山西平遥县城西南十四里桥头村北侧。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明代曾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和塑像大都为明代遗物。有三进院落。除山门外,中轴线有天王殿、弥陀殿、大雄宝殿、佛母殿,两厢配有罗汉殿、地藏殿、钟鼓楼、千佛殿、菩萨殿等。各殿满布彩塑,原有二千零五十二尊,现在完好的有一千五百六十六尊。其中天王殿金刚与罗汉殿中的罗汉造型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中都寺。在今山西平遥县城西南十四里桥头村北侧。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明代曾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和塑像大都为明代遗物。有三进院落。除山门外,中轴线有天王殿、弥陀殿、大雄宝殿、佛母殿,两厢配有罗汉殿、地藏殿、钟鼓楼、千佛殿、菩萨殿等。各殿满布彩塑,原有二千零五十二尊,现在完好的有一千五百六十六尊。其中天王殿金刚与罗汉殿中的罗汉造型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朝梁改南白水郡置,为北益州(后改沙州)治。治所在白水县(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青川县东北及广元市西北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南朝梁以白水郡设置,治白水县(今四川青川县东北
在今山东章丘市北绣惠镇北之女郎山北。即汉之阳丘城。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七里长江南岸。《方舆胜览》卷57夔州:白盐山“在城东十七里。崖璧五十余里。其色炳耀,状若白盐”。隔江与赤甲山相对,中夹江为瞿塘峡,为蜀之咽喉。《方舆纪要》卷69奉节县:白盐山“明初伐
即今福建云霄县东南峛屿镇。清嘉庆 《云霄厅志》 卷1 《坊里》 有烈屿。
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七里湖、八里湖。《方舆纪要》卷26安庆府怀宁县:冶塘湖“在府西三十里。湖口有石库渡,下流达皖口入江”。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循州安抚司,十六年改循州路,属江西行省。治所在龙川县 (今广东龙川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广东龙川、和平、兴宁、五华、连平等市县地。二十三年 (1286) 复改为循州。元至元
旧名杜家水口镇。即今山东济阳县西北三十里垛石镇。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1 《舆图志》:济阳县西北有垛石桥。
亦称西里木第河。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支流谢列姆扎河。《清一统志·黑龙江》:西林穆丹河“在黑龙江城东北七百二十里。源出北兴安岭,南流会诸小水转西南,凡千余里,会精奇哩江。其大与精奇哩江等”。17世纪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句容县: “亭水旧在城东。《志》 云,源出县北三十里之亭山,绕县城东,又南与赤山湖合,流经百堽堰,下流入于秦淮。”
唐置,属嶲州。治所在昆明县 (今四川盐源县)。《新唐书·地理志》 嶲州: “西南有昆明军。”《寰宇记》 卷80昆明县: “天宝中于此置昆明军,以镇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