嶍峨山
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5嶍峨县 “桂峰山” 条下: 嶍峨山 “在县东北二里”。《清一统志·临安府》: 嶍峨山 “旧县治在其阳。《县志》: 嶍山在县东,峨山在县南”。
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5嶍峨县 “桂峰山” 条下: 嶍峨山 “在县东北二里”。《清一统志·临安府》: 嶍峨山 “旧县治在其阳。《县志》: 嶍山在县东,峨山在县南”。
唐武德四年(621)析汉阳县置, 属沔州。治所在今湖北汉川县西南叶集。大中时移治今汉川县西北二十六里刘家隔镇。《元和志》卷27汊川县:“因汊水为名。”宝历二年(826)属鄂州。五代周改属安州。北宋太平
在今辽宁沈阳市南部。明《辽东志》卷1沈阳中卫:小沈水在“东自浑河分流,至城东折流而南,傍城西流,复入浑河”。《方舆纪要》卷37沈阳中卫:小沈水在“卫西南四十里。东流入于浑河,亦谓之活水”。“四十”之“
又作汾旁。在今山西襄汾、曲沃二县汾水流域。《左传》:桓公三年(前709), 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又《后汉书·西羌传》:周宣王三十八年(前790),“晋人败北戎于汾隰”。古地区名。指今山西省
在今四川金川县北庆宁乡。《清史 ·图钦保传》: 乾隆间征金川: “至萨克萨谷,其北曰茹寨,麦方熟,设碉以卫,图钦保力攻克之,焚沿河各寨。”即此。乾隆四十五年 (1780) 于此设庆宁营,驻守备。
又作父安府。明永乐五年(1407)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衙仪县(今越南中部义静省宜春)。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大部分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地入安南。
①金明昌七年 (1196) 改建昌县置,属昌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九连城淖尔旁。元初废。②元至元十四年 (1277) 以大匮等七处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北一百三十六里宝山
在今江苏金坛市西茅山之阳。《清 一统志·镇江府二》: 崇禧宫 “即陶隐居华阳下馆,唐贞观时建太平观,宋更今名”。
唐咸通五年(864)析南安县西界两乡置,即今福建安溪县。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升为清溪县。唐咸通五年(864年)析南安县西界两乡置,即今福建省安溪县。有银、铁冶场。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
清康熙六年(1667)改陕西右布政使司置,治所在巩昌府(治今甘肃陇西县)。辖境约当今宁夏及甘肃东南部。七年(1668)改为甘肃布政使司。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陕西布政使司置,治巩昌府(今甘肃陇西县
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北。清设游击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