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丰堡
明置,属广宁左屯卫。在今辽宁凌海市南。《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年丰堡“在卫东四十里”。
明置,属广宁左屯卫。在今辽宁凌海市南。《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年丰堡“在卫东四十里”。
清光绪二十年(1894)改布特哈总管置,属黑龙江将军。治所在博尔多站(今黑龙江讷河市)。光绪三十一年(1905)裁副都统,分置东、西布特哈总管。
即今西藏白朗县南汪丹。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汪垫”。
即今河南新县东北五十二里沙窝镇。旧属光山县。明置巡司于此。在河南省新县东北部。面积119.7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沙窝,人口 3360。明代以前部分村舍建在白露河上游的沙滩上,故名。西、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开化府》:六诏山“在(文山)县西北(按,当为东北)。山形旋折,云烟环绕”。斜贯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并延伸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山地统称。原仅指云南省砚山县
①在今四川青神县南岷江东岸。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2青神县:“县之名胜,在乎三岩。三岩者:上岩、中岩、下岩也。今惟称中岩焉。”俚谚云:“先有中岩,后有峨眉。”即言中岩名声早于峨眉。三岩间各相距数里
①即沉犀郡城。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寰宇记》卷74犍为县:“后周保定三年于沉犀山下置沉犀州。《益州地理志》云:昔有犀牛渡江到此山而沉,故以为名。至隋开皇三年废沉犀州于大鹿山下置犍为县。”②在今四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黄草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兴宁县 (今资兴市) 图: 县东南有黄草市。
即汤村镇。在今浙江余杭市南十八里乔司镇。《方舆纪要》卷90杭州府:汤镇在“府东北五十里, 与海宁县接界”。清于此设巡司、盐场司。
西汉武帝时建,为阴山南北通道,由五原郡通往塞北匈奴交通路线之一。以起点稒阳县而名。《汉书· 地理志》 五原郡稒阳县: “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
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南宋陆游 《故蜀别苑》 载: “故蜀别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梅花至多,有两大树,夭娇若龙,相传谓之梅龙。” 明朝改称中园,园中改称梨树千株。张献忠驻军成都时改做御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