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门山
即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寿阳山。《方舆胜览》 卷54彭州: 彭门山 “两峰如阙,相去四十步,名天彭门,因以名州。又曰: 彭祖出入此山,因名彭门”。相近有牛心山,与彭门山隔江相对。
即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寿阳山。《方舆胜览》 卷54彭州: 彭门山 “两峰如阙,相去四十步,名天彭门,因以名州。又曰: 彭祖出入此山,因名彭门”。相近有牛心山,与彭门山隔江相对。
即康。清代西藏四部中最东一部。相当今四川康定、理塘、巴塘等县和西藏昌都地区。1924年建西康省,亦简称康。(1)即“康口”。西藏四部之一。其范围约当今西藏自治区东部和四川省西部一带。1924年建西康省
一名石城山。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元丰九域志》卷7:平泉县“有平泉山”。《舆地纪胜》卷145简州:石城山,“《皇朝郡县志》云:一名平泉山”。
一名孟门。在今河南辉县市西。为太行八陉之第三陉。即“孟门”。
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巨甸镇。清置巨甸汛。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汶水乡境。产铁。清咸丰初曾开采,年余无成遂止。集镇名。在安徽省望江县西南部、泊湖西侧、华阳河北岸。泊湖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90。产棉花、稻、油菜籽等。渔业兴盛。有编织袋、轮窑、金属
唐武德三年 (620) 置,属褒州。治所即今陕西宁强县东北六十里大安驿。《元和志》 卷22金牛县: “取秦五丁力士石牛出金为名。” 宝历元年(825)废。古县名。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今陕西省宁
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北十八里。《方舆纪要》卷51裕州 “七峰山” 条下: “ 《志》 云,州东北二十里有招抚冈,相传光武曾驻此,招抚降众。”
即今山东蒙阴县东南蒙河。《水经·沂水注》: 蒙山水 “出蒙山之阴,东流径阳都县南,东注沂水”。《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 《旧志》: 在县东南桃墟社,俗名桃墟河,亦名桃曲河。”
清康熙十四年(1675)置,属察哈尔都统。驻地在古尔班托罗海山(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土城子乡附近)。1914年改称察哈尔右翼正红旗。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察哈尔部编置。驻古尔板拖罗海山(今
唐贞观二十二年 (648) 以契丹部落置,属营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内蒙古林西县南一百二十里黄土坑古城。统辖契丹 “潢水之南,黄龙之北”地。相当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 (即潢水)、老哈河一带。上元后废。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