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梅江

梅江

亦名宁都水。又称虔化水。即今江西宁都县东梅江。《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宁都县: 梅川 “在县东北梅岭下,经麻源、丁坡、梅口,东南会白沙、白鹿水,东会鳌溪、小溪水,为东江。西北会龙溪、桃溪,为西江。流经雩都县,为宁都水。《志》 云,梅川流至雩都有十八滩,水石崚峋,舟行绝险”。《清一统志·宁都州》: 宁都水 “在州东南。源出州东北梅岭,名梅川,南流径麻源、丁坡、梅口,合黄土岭诸水,又南至洛口合安乐、新吉、蜜石诸水,又南合清音水曰三江口,又折西南流合白河、白鹿二水,又西南入雩都县界合曲阳、佛婆、银坑、池田诸水,东南入贡水”。


(1)在江西省东南部。贡水支流。因源头处杨梅山,故名梅江。源于宁都县北部雩山五陂嶂南侧,向南流至黄石罐附近有琴江汇入。至瑞金市瑞林转向西南流,在于都县贡江镇东乌猪埠入贡水。长220千米,流域面积7099平方千米。建有团结等水库及电站。流经的宁都盆地是赣南主要粮仓。(2)在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源之一。因沿河多梅花,故名。清《嘉应州志》:“江以梅名,因其地多梅花,故称。”源于紫金、陆丰两县市交界的乌突山七星,东北流至大埔县三河坝附近与汀江相汇始称韩江。长307千米,流域面积1.40万平方千米。支流有五华河、宁江、程江、石窟河、松源河等。建有山塘等水库。安流以下可通航。


猜你喜欢

  • 春秋时鲁邑。有二: (1) 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亦称西郓。《春秋》: 成公四年 (前 587),“冬,城郓”。《左传》: 成公十六年 (前575),“九月,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公还,待于郓”。杜注

  • 黄鹤楼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西部山巅。三国吴黄武二年 (223) 建。为夏口城防御之瞭望楼。《南齐书·州郡志》: “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边江峻险,楼橹高危,俯临沔、汉。” 《元和志》

  • 要阳县

    西汉置,为渔阳都尉治。治所在今河北丰宁县东兴州河西。东汉废。北魏复置,属密云郡。移治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南六十里。北齐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兴州河西。为渔阳郡都尉治。东汉初废。东魏

  • 彭州

    ①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彭原县(今甘肃西峰市北彭原乡)。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市地。贞观元年 (627) 废。②唐贞观七年 (633) 改羁縻洪州置,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后废

  • 沙城赕

    宋大理国置,属建昌府。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西河)。大理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南泸州。属建昌府。《元混一方舆胜览》泸州:“蒙氏号沙城赕”;《元史·地理志》:泸州,“昔名沙城赕”,即段氏时旧名。元至

  • 八公塠

    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二十五里。《寰宇记》卷31富平县:八公塠“其塠两畔各有小谷,象公字,中心有堆,因以为名”。《方舆纪要》卷53云:“亦曰八公原,金人由扶风东还,将犯永兴,宋将贺师范与战,于此败死。今垒

  • 嘉应寺石塔

    即治平寺石塔。在今河北赞皇县东南十里嘉应寺村北。

  • 高亭山

    ①在今湖北谷城县南五里。《水经·沔水注》: “沔水又南径高亭山东,山有灵焉,士民奉之,所请有验。”②在今湖南永兴县西三十里。《元和志》 卷29高亭县: “以县东一百三十步高亭山为名。”

  • 资阳镇

    明置,属资阳县。在今四川资阳市南三十里南津镇。明置巡司于此。

  • 穿山

    ①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北五十里。明王鏊 《姑苏志》 卷9: 穿山 “中有石洞,前后通彻,故名。《临海记》 曰: 海虞县穿山下有洞穴,高十余丈,昔有海行者,举帆经其中。今考其洞,上犹通人往来,其下为地去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