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汶水

汶水

①即今大汶河。《尚书·禹贡》 青州:“浮于汶, 达于河。”即此。源出山东莱芜市北,西南流经古嬴县南, 古称嬴汶, 又西南会牟汶、北汶、石汶、柴汶,至今山东东平县戴村坝。自此以下,古汶水西流经东平县南,至梁山东南入济水;明初筑戴村坝,遏汶水南出南旺湖济运,西流故道遂微;清末罢漕运,主流又西注东平湖,北入黄河。

②指今山东中部入潍之汶。《汉书·地理志》琅邪郡朱虚:“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今名东汶河。源出山东临朐县南,东北流至安丘县东北入潍河。

③晋郭缘生《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曰汶。”《水经注》述牟汶、北汶时或简称汶。

④《水经·沂水注》称,桑泉水上源之一㟬崮水,俗谓之汶水。宋元以来,遂通称桑泉水全流为汶水。今名东汶河。源出山东蒙阴县西, 东南流经县南, 至沂南县南入沂河。

⑤即今湖北广水市东之应山河。《方舆纪要》卷77应山县“白泉河”条下:“汶水在县城西北,源出高贵山,南流经此,又绕城南而东。县东三里又有东河,一名方家河,流合焉,又东南合于白泉河。”

⑥一作汶江,“汶”读与“岷”同,即今四川中部之岷江。《战国策·燕策二》:“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蜀汉建兴十四年(236),“后主至湔,登观板,看汶水之流”。

⑦指今四川成都市南之南河(锦江)。《元和志》卷31成都:“大江一名汶江,一名流江,经县南七里。”


古水名。(1)《尚书·禹贡》青州:“浮于汶,达于河。”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源出山东省莱芜市北,西南流经古嬴县东南,古称嬴汶。又西南会牟汶、北汶、石汶、柴汶至今东平县戴村坝,又西流经东平县南,至梁山县东南入济水;明初筑戴村坝,遏汶水南出南旺湖济运,西流故道遂微;清末罢漕运,今主流又西注东平湖,北入黄河。(2)晋郭缘生《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曰汶。”《水经注》述牟汶、北汶时或简称汶。参见“五汶”。(3)《汉书·地理志》、《水经》入潍之汶,今名东汶河。源出今山东省临朐县南,东北流至安丘市东北入潍河。(4)又作汶江。“汶”与“岷”通,即今岷江。《战国策·燕策》:“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鲍彪注:“汶江水出岷山。”吴师道补:“汶,眉贫反,即岷。”《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蜀建兴十四年(236年)“后主至湔,登观坂,看汶水之流”,即此。


猜你喜欢

  • 六水

    即六川。《淮南子·墜形训》 作“六水”。

  • 松山墟

    即今广西容县西北松山乡。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容县图: 西北有松山墟。

  • 善阐府

    唐南诏劝丰祐时置,为南诏别都。又称上都。治所在善阐城 (即今云南昆明市)。辖境约当今云南昆明市区附近地区。宋大理时亦为陪都,为八府之一。辖境约当今昆明市及易门、禄丰、嵩明各县地。蒙古宪宗五年 (125

  • 安顺府

    明万历三十年(1602)升安顺州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清属贵州省。辖境相当今贵州安顺、清镇二市及普定、平坝二县、六枝特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1913年改为安

  • 木册安抚司

    元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元末明玉珍改为木册长官司。元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南板栗园。元末明玉珍改为长官司。

  • 阿拨把丹国

    故地或以为今印度西部坎贝湾以北之迈达巴德,或以为今印度西南沿海之坎纳诺尔附近。《明史·郑和传》:“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阿拨把丹。”

  • 绰尔城

    在今内蒙古扎赉特旗东南。《清一统志·扎赉特》: 绰尔城 “在旗西北九十里。周七里余,门四”。

  • 池阳

    池州的别名和雅称。唐杜牧《送人》诗:“明年未去池阳郡,更乞春时却重来。”《方舆胜览》卷16池州:“江右要冲,池阳重镇。”政和中,有范致明编《池阳记》。

  • 西尔根

    即今黑龙江省呼玛县北金山乡。旧为呼玛县治。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2:“县治土名西尔根。”

  • 黑龙潭镇

    亦名青龙潭、青龙镇寨。即今河南郾城县东北二十四里黑龙潭乡。民国 《郾城县记》 图: 东北有黑龙潭镇。在四川省仁寿县中部偏西。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黑龙潭,人口2900。以黑龙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