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泰州市

泰州市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泰县析置,隶苏北行署区。治泰州城 (今江苏泰州市)。1949年4月至1950年苏北行署区驻此。1952年改属江苏省。


简称泰。在江苏省中部、新通扬运河两岸、南濒长江。面积5790平方千米(市辖区428平方千米)。人口503万(市辖区61.6万)。辖海陵、高港2区,代管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市。市人民政府驻海陵区。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县,治今市,属临淮郡。东晋义熙七年(411年)为海陵郡治。五代南唐昇元元年(937年)置泰州。明嘉靖《惟扬志》谓“取安泰之义”。宋属淮南东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泰州路,二十一年复为州,属扬州路。明、清属扬州府。1912年废州为泰县。1949年设泰州市,与泰县分治,为苏北行署驻地。旋迁苏北行署于扬州市,改为泰州专署驻地。1950年5月并入泰县;同年10月市、县分治,复设泰州市。1952年底改属扬州专区。1954年改为省辖市。1958年市、县再度合并,名泰州县。1962年再度分治,复名泰州市。1970年属扬州地区。1983年为省辖县级市,由扬州市代管。1996年升为地级市,将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四市划归泰州市代管;原县级泰州市改置海陵区。地处江淮平原,南部为沿江高沙地区,北部为里下河低平原。新通扬运河、通扬运河、如泰运河等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市郊农产有稻、小麦、棉花、油菜籽、大豆、蔬菜等。特产银杏。有轻型机械、冶金、制冷、电子、仪表、化学、医药、纺织、建材等工业。是苏中水陆运输枢纽和里下河地区入江门户。新长铁路,盐靖高速公路及宁通、江海公路经此。长江、卤汀河、南官河通航运。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梅兰芳公园、日涉园、光孝寺、扬郡试院、南北山寺大殿、奎文阁、梅兰芳史料陈列馆等。


猜你喜欢

  • 北泊

    即胡卢河。又名宁晋泊。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南。以与其南大陆泽(称南泊)相对而言。《清一统志·赵州一》:胡卢河,“《通志》:宁晋泊,即北泊也。洨、沙、槐、泲、七里、滏阳诸水咸入焉。自滹沱河南徙,由贾口而入,

  • 伊克招庙

    即大招寺。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清《西藏图考》卷5:“伊克招庙即大招,在喇萨中。相传唐文成公主所建。今唐时佛像犹存。番语谓大为伊克,庙为招,犹华言大庙也。”

  • 菖蒲桶

    在今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五十六里打拉。清代属维西厅。打拉藏语称为菖蒲桶,“菖蒲” 为一层层,“桶” 为平地,意即层层平地,当地因有三个缓坡台地延伸到怒江边,故名。

  • 炉 (鑪) 霍县

    1912年改章谷委员置,属边东道。治所在今四川炉霍县西南下街 (旧炉霍)。任乃强《西康图经》 (地文篇) 《正译·七十八·昌都炉霍名义辨》: “查炉霍建置历史,始知其为纯粹之汉名。霍谓霍尔,炉谓西炉。

  • 良沟泉

    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北武功镇北。《方舆纪要》卷54武功县: 良沟泉“在县(今武功镇)北十五里。永乐初,泉涌于此,引以溉田,大为民利”。

  • 旗峰

    亦作旗峰山。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03海丰县: 旗峰 “在县东百九十里。山状如旗,半枕海 上,东南夷入贡,望此为表识”。

  • 里方

    在今越南莱州省西北部。清代为临安府纳楼土司辖地。《滇南界务陈牍·普界陈牍·湄江东岸边界图册》:“黑玉顶山,夷曰旧米拉山,为元江属六能与临安属里方交界地。”

  • 龙陂港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六十里。《方舆纪要》卷50真阳县:龙陂港,“《旧志》:源出遂平县之洪山,流入县境,合清水港而入于淮”。唐元和十三年(818),以蔡州牧地为龙陂监,盖因龙陂港而名。

  • 敬武县

    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东汉废。《水经·浊漳水注》: 白渠水 “又东径敬武县故城北。按 《地理志》: 巨鹿之属县也。汉元帝封女敬武公主为汤沐邑。阚骃 《十三州记》 曰: 杨氏县 (今晋

  • 闽县

    隋开皇十二年 (592) 改原丰县置,为泉州治。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大业三年 (607) 为建安郡治。唐武德六年 (623) 仍为泉州治。景云二年(711) 改为闽州治。开元十三年 (725) 改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