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泸州

泸州

①南朝梁大同中置,治所在江阳县 (今四川泸州市)。《元和志》 卷33泸州: “取泸水为名。” 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泸川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泸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泸川郡,乾元元年(758) 又改为泸州。辖境相当今四川沱江下游及长宁河、永宁河、赤水河流域。南宋淳祐三年 (1243) 迁治州东长江北岸神臂崖城 (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焦滩乡南老泸)。景定二年 (1261) 改为江安州。元至元十二年 (1275) 复改为泸州,治所在茜草坝 (今四川泸州市东长江东岸)。明洪武六年 (1373) 升为直隶州。徙治今泸州市。1913年废,改本州为泸县。1950年析泸县城区及近郊置泸州市。泸州老窖大曲、特曲荣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和1987年泰国国际金鹰怀奖,素有 “酒城” 之称。

②元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属建昌路。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 (西河)。明洪武十五年(1382) 属建昌府。后废。


(1)南朝梁大同中置,治江阳县(隋大业中改为泸川县,今四川泸州市)。以泸水为名。北周曾置总管府。隋大业初及唐天宝、乾元间改为泸川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泸州、泸县、隆昌、富顺、合江、江安及重庆市荣昌等市县地。唐置都督府,督十羁縻州,辖境包有今高县、珙县、兴文、叙永、古蔺和贵州省赤水、习水等市县。南宋末改为江安州。元复为泸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州治泸川县入州,辖境仅存今泸州、泸县、江安、合江等市县地。属重庆路。明、清属四川省。1913年废州为泸县。(2)元至元中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南部及德昌县北部。属建昌路。明废。


猜你喜欢

  • 青杨岔

    即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镇。1934—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赤延县治此。

  • 七里营镇

    即今河南新乡县西南三十六里七里营镇。民国《新乡县续志》卷1:县西有七里营。在河南省新乡县西南部。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7.7万。镇人民政府驻七里营,人口1万。古称七里寨,因南、北距黄河渡口、小冀镇各七

  • 平越卫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平越千户所置,属四川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福泉县。寻改属贵州都司。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为平越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平越千户所,十五年改为卫,治今贵州省福泉市。十

  • 化隆县

    ①南朝宋置,属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②西魏废帝二年(553)改石城县置,属浇河郡。治所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黄河北岸。《元和志》卷39廓州化城县:“因境内有化隆谷,故名

  • 云窝

    亦名簇店、鷟店、初殿。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骆驼岭后一里。清光绪《峨眉山图说》:“初殿,其山形若鸑鷟,亦名鷟殿,又曰簇店。盖原祗板屋一间,僧煮汤以俟游客蒸炊,后改店为殿,即云窝也。”

  • 乔江

    ①即乔口河。在今湖南望城县西北。《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乔江“在益阳县东八十里。其源澬分派流经长沙县乔口,故名”。②在今湖南益阳市东。《方舆纪要》卷80益阳县:乔江在“县(今益阳市)东八十里。自澬江

  • 丰水

    ①在今山西广灵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4广灵县:丰水“《志》云,源出县南二十里之天井山,伏流至城东南。平地有一山,山下乱泉涌出,东流为葫卢河”。②即泡河。在今江苏丰县北。自山东单县流入境,东入沛县界。

  • 睡心山

    本名羊岵山。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清光绪 《汉阳县志》 卷1: 羊岵山 “山上有巨石,刻‘睡心山’ 三大字。旁一石刻 ‘秦子成嗜湖山,生于斯,读于斯,游历十年,而复老于斯,自制 《睡心山房集》,因以

  • 女祁县

    西汉置,为上谷郡东部都尉治。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南。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赤城县南。属上谷郡。为东部都尉治。东汉废。《水经注·沽河》:阳乐水(《汉志》作乐阳水)经女祁县故城南。

  • 邓至城

    南北朝时邓至羌建。有二:一在今四川南坪县白水河东岸。《水经·漾水注》:“白水又东南径邓至城南,又东南与大夷祝水合。”一在今南坪县南。《元和志》卷22扶州同昌县:“邓至故城在县南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