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川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洋州置,治所在西乡县 (今陕西西乡县)。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西乡、镇巴、佛坪等县地。天宝十五年 (756) 移治兴道县(今陕西洋县)。乾元元年 (758) 复为洋州。
北魏晋明中置,治今陕西省西乡县。属洋州。辖今陕西省西乡、镇巴等县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唐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洋州为洋川郡,治兴道县(今陕西洋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西乡、洋县、镇巴、佛坪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洋州。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洋州置,治所在西乡县 (今陕西西乡县)。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西乡、镇巴、佛坪等县地。天宝十五年 (756) 移治兴道县(今陕西洋县)。乾元元年 (758) 复为洋州。
北魏晋明中置,治今陕西省西乡县。属洋州。辖今陕西省西乡、镇巴等县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唐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洋州为洋川郡,治兴道县(今陕西洋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西乡、洋县、镇巴、佛坪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洋州。
北宋置,属抚水羁縻州 (后改安化州)。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寰宇记》 卷168抚水州: “固屑场,出硃砂。” 后废。
①南朝梁置,属静州。治所在开江县(今广西昭平县东南马江镇)。辖境相当今广西昭平县南部地。隋开皇十年(590)废。②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属开州。治所在新浦县(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门镇西北)。辖境相当今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辽州。治所在今山西左权县北。《元和志》卷13仪州辽山县:“因县西北辽山为名。”大业初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620)属辽州,移治今左权县。八年(625)为箕州治。先天元年(7
一名鸦儿谷。在今山西寿阳县东南三十里。《资治通鉴》: 唐乾符五年 (878),“昭义兵还至代州,士卒剽掠,代州民杀之殆尽,余众自鸦鸣谷走归上党”。《方舆纪要》 卷40寿阳县: 鸦儿谷 “ 《图经》,谷
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松林店镇。清同治《涿州志》 卷2集市: 城西有松林店。
即黄石山。在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二百十里。《水经·澧水注》:“黄水出零阳县西北连巫山。溪出雄黄,颇有神异。”
在今江苏沐阳县东北五十四里。《清史稿·地理志》: 海州西南有青伊湖。今已干涸。1948年建青伊湖农场。
即今河南罗山县西南子路镇。清乾隆《罗山县志》卷1《镇店》:“子路河店,西南三十里。”
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南。《方舆纪要》 卷104吴川县 “海” 条内: “ 《志》 云,县南三十里有限门港,合群川之流注于海。水道曲狭,值潮退,沙碛浅露,或潮满风急,舟楫悉不敢往来,因名。” 明万历
①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东汉建安五年 (200),曹操烧袁绍军车辎重于故市,即此。②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固市镇。《资治通鉴》: 唐天复元年 (901),“ (朱) 全忠自故市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