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女砦
在今山西灵石县境。《周书·齐炀王宪传》: 建德五年 (576),“齐人收其余众,复据高壁及洛女砦,高祖命宪攻洛女,破之”。即此。
在今山西灵石县境。《周书·齐炀王宪传》: 建德五年 (576),“齐人收其余众,复据高壁及洛女砦,高祖命宪攻洛女,破之”。即此。
隋开皇三年(583)改伍城县置,属益州。治所即今四川中江县。《元和志》卷33玄武县:“因玄武山为名。”大业初属蜀郡。唐属梓州。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为中江县。古县名。隋开皇初改伍城县置,治今四
在今台湾省云林县西。清康熙间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1: 南社 “离府治二百四十里”。
在今陕西城固县北。《水经·沔水注》:“壻水南历壻乡溪, 出山东南流,径通关势南。山高百余丈,上有匈奴城,方五里,浚堑三重。”
即今江苏吴中市东南四十里莘塔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吴江县图: 东南有莘塔。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 吴江县东南有 “莘塔镇”。
指今内蒙古兴和县以北地区。《魏书·蠕蠕传》: 始光二年 (425),五道攻柔然,“平阳王长孙翰等从黑漠,汝阴公长孙道生从白黑两漠间,车驾从中道……诸军至漠南,舍辎重,轻骑赍十五日粮,绝漠讨之,大檀部落
简称碉门宣抚司。元初置,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天全、泸定、康定等县地。《元史·地理志》: 至元二年 (1336),雅州碉门安抚使高保四言: “碉门旧有城邑。中统中为宋人所
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北。《清一统志 ·贵阳府》 “孙官堡” 条下: “相近有赵官堡。明安邦彦渡江烧劫麻姑孙官堡。巡抚王瑊……遣兵败邦彦于赵官堡,水内水外之贼皆溃去。” 即此。今贵州省贵阳市西北赵官。明天启
在今山西石楼县东。《清一统志·汾州府》: 黄云山 “在石楼县东六十里,与隰州接界”。
即今云南腾冲县南半个山。《方舆纪要》 卷118腾越州: 罗左冲山在 “州南六十里。上有镇夷关。山后即南甸宣抚司。悬岩峭壁,足为华夷之限。《滇略》 谓之半个山。界限华戎,北寒南暑,迥然各天”。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北二河乡(二道河子)。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五常厅:东北“五十里二道河子街,有莫勒恩河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