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县
①西晋武帝时改军平县置,属交趾郡。治所在今越南广宁省先安县附近。隋废。
②南朝梁置,属宁海郡。治所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东兴镇西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复置,属玉山州。贞观十二年 (796) 废。
古县名。(1)西晋改军平县置,治今越南广宁省先安附近。属交州。隋废。(2)南朝梁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西南。属宁海郡。隋属玉州,大业初废入海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属玉山州,后属钦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入安海县。
①西晋武帝时改军平县置,属交趾郡。治所在今越南广宁省先安县附近。隋废。
②南朝梁置,属宁海郡。治所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东兴镇西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复置,属玉山州。贞观十二年 (796) 废。
古县名。(1)西晋改军平县置,治今越南广宁省先安附近。属交州。隋废。(2)南朝梁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西南。属宁海郡。隋属玉州,大业初废入海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属玉山州,后属钦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入安海县。
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筼筜。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大筼筜巡司于此。嘉靖中移驻秦屿堡。即今福建省福鼎市东南筼筜。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巡检司于此。
在今广东蕉岭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3镇平县: 洋子佃山在 “县西北十里。三峰鼎立”。
即今江苏灌云县治。《宋史·魏胜传》:南宋绍兴末,“遂取海州……距海州南八十里大伊,与金兵遇,胜迎击走之,追至城下”。《清一统志·海州》:大伊镇“在州南六十里。本朝乾隆十二年,移州同于此”。1948年灌
1914年6月由凤颍六泗道改置,属安徽省。治凤阳县 (今安徽凤阳县)。辖境约当今安徽霍丘、寿县、长丰、定远、明光、天长以北地区 (萧县、砀山除外) 及金寨、六安、霍山和湖北英山,江苏盱眙、泗洪等县地。
一名张家牌坊。在今山东单县城内。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为文林郎张蒲之妻朱氏建。高12米,宽8米,四柱三间,全部石砌。坊座四立柱透雕群狮八组,大狮凶猛峥嵘,小狮环绕戏耍,狮座周围雕有形体不一、形态各
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西山支脉。清《日下旧闻考》卷102:“天宝山有茶棚庵、山神庙、七圣庙。”②在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五十里。明嘉靖《建宁府志》卷3《山川》建安县:天宝山“在丰乐里。延袤五六十里,峰峦起
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十里。为南流江东支流。《方舆纪要》 卷108博白县: 绿淇江 “在县东南十里。源出洞房山。……流汇于南流江”。
俗呼胜山。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北四里。《资治通鉴》:唐乾宁二年(895),“蒋勋求为邵州刺史,刘建锋不许,勋乃与邓继崇起兵,连飞山、梅山蛮寇湘潭”。胡三省注:“飞山蛮,在邵州西北界,今其山在靖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北十里。《明统志》作“目乐山”。《方舆纪要》卷115元江军民府: 自乐山“状如中原之崆峒,今名栖霞山。《志》云,山与蒙乐山同脉,故名”。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漕泾附近,为通海支渠。《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曹泾 “介柘林、金山间。贼犯柘林,必由此趋金山。嘉靖中常破倭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