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塘
在今江苏六合县西五十五里。《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 赤乌十三年 (250),孙权 “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舆地纪胜》 卷38真州:瓦梁堰 “即滁塘也。……群山回环,东南相望,底若大陆,如壶之口,丸泥可封,是滁塘堰之形势。其曰作滁塘,是塞滁水以为塘堰也”。
在今江苏六合县西五十五里。《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 赤乌十三年 (250),孙权 “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舆地纪胜》 卷38真州:瓦梁堰 “即滁塘也。……群山回环,东南相望,底若大陆,如壶之口,丸泥可封,是滁塘堰之形势。其曰作滁塘,是塞滁水以为塘堰也”。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宴中镇 (海宴街)。《元丰九域志》 卷9广州: 新会县有海宴盐场。《清一统志·广州府》 引 《新宁县志》: “海宴场在今县西南。”
①在今山西应县西北。《水经·㶟水注》:“㶟水又东北径白狼堆南,魏烈祖道武皇帝于是遇白狼之瑞,故斯阜纳称焉。”②即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西南六十里大阳山。《三国志
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约五十里。民国许公武《青海之志略》第七章:东科寺“当日月山之中途。寺土之广, 田租之多,佃户之众,为青海蒙旗各寺院所不及。因其势力甚大,每年收入极丰,环寺肥沃之地,均为其购卖,约计一
秦置,属鄣郡。治所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北五十里旧县乡。《元和志》 卷28宣州溧阳县: 以在溧水之阳为名。汉属丹阳郡。东汉移治今高淳县东固城镇。三国吴废。西晋太康元年 (280) 复置。隋开皇十八年 (59
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丹江水库内。清咸丰《淅川厅志》卷1《集镇》:李官桥“在顺阳保。城东南九十里,旧四大镇之一。今有大集”。
即今云南省南华县。《元史·地理志》镇南州:“又于沙却置俗富郡,沙却即今州治。”
亦作朱官县。三国吴赤乌五年 (242) 置,属朱崖郡。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南朝宋属合浦郡。南齐废。古县名。珠,又作朱。三国吴赤乌五年(242年)置,治今广东省徐闻县南。为珠崖郡治。晋及南朝宋属合浦郡
即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五十里黄云铺乡。清有外委驻防。
清雍正十年(1732)置,属元江府。治所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他郎”系傣语“哈南”的音译,意即岔河或金岩子。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属普洱府。1913年废为县。清雍正十年(1732年)置,治今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北大林镇。清于此设大莆林汛。日本占领期间改设大林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