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玉泉山

玉泉山

①西山分支。在今北京市海淀区。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3“玉泉山”条:“山以泉名。泉出石罅间,潴而为池, 广三丈许, 名玉泉池。……池东跨小石桥,水经桥下,东流入西湖,为京师八景之一,曰玉泉垂虹。”群泉注入昆明湖,折向东南流入北京城,为金中都、元大都重要水源。

②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南二十里。《清一统志·彰德府一》:玉泉山“有玉泉谷,故名。有望仙、朝霞、迎霞三峰。有溪曰甘露溪,滴乳泉”。

③一名覆舟山,又名堆蓝山。在今湖北当阳市西三十里。《舆地纪胜》卷78荆门军:玉泉寺“在当阳县西南二十里。山曰玉泉山。陈光大中浮屠知��自天台飞锡来居此山”。《方舆纪要》卷77当阳县:玉泉山“山有泉色白而莹。本名覆船山。三国时易今名。隋置玉州以此”。

④在今云南富宁县西北七十里。《明一统志》卷87广南府:玉泉山“在富州西北七十里。山顶有泉,飞流如素练。下有石池,清碧回旋,溢流于西洋江”。


(1)在北京市颐和园西,为西山东麓支脉。旧以泉胜,山以玉泉池得名。东南麓原有泉水潴成泉湖,东注入昆明湖,折向东南经长河流入北京城,历为北京重要水源。20世纪70年代中期泉水断流。山下有静明园,为辽代玉泉山行宫和金代芙蓉殿行宫遗址。清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改名澄心园。康熙十九年(1680年)增修很多园林建筑,于三十一年改称今名。旧有十六景,乾隆时又增十六景。楼、阁、亭、馆、佛塔依山而筑,交融在山泉林木之间,秀丽和谐。大部已为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破坏。现存华藏塔、玉峰塔、香岩寺、华严洞、玉龙洞等为最著名。(2)又称堆蓝山。在湖北省当阳市城区西南。形如巨船覆地,曾名覆船山。山北有温泉珍珠泉,隋开皇年间改名玉泉,山依泉名。最高点海拔370米。山体由红色砂页岩构成。奇洞怪石,幽谷曲溪,景色秀丽。历代名人题咏颇丰,有“三楚名山”之誉。辟有国家森林公园。东麓的玉泉寺和玉泉铁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平阳水

    即关祔水。今陕西山阳县西马滩河。《水经·沔水注》:关袝水“出上洛阳亭县北青泥西山,南径阳亭聚西,俗谓之平阳水。南合丰乡川水……又南入上津注甲水”。

  • 木瓜仡佬长官司

    元置,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南睦化乡。明洪武五年(1372)改为木瓜长官司。

  • 靖江王府

    在今广西桂林市中心。宋代在此建铁牛寺。元代称大圆寺,后改为万寿殿。明洪武三年 (1370) 朱元璋封其从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五年 (1372) 起营建王府宫殿,历时二十年建成。二十六年 (1396) 筑

  • 华严洞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上方山兜率寺南。民国《房山县志》卷3:“华严师初开山时卓锡于此,中有石台高三尺许,周回可四合抱。台上生成一池,池之轮廓如马齿之环匝,池心生石一拳,形如柿。洞顶生石莲一, 巨朵匝小花

  • 中央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中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中央礁。1947年改名中礁。

  • 尧山驿

    唐置,在今陕西蒲城县北。北宋废。唐置,在今陕西省蒲城县北。北宋废。

  • 太丘县

    东汉明帝改敬丘县置,属沛国。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县北四十里太丘乡。西晋废。古县名。东汉明帝改敬丘县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西北。属沛国。西晋废。

  • 帽子山

    在今广东化州市南。《舆地纪胜》 卷116化州: 帽子山“在城南五里。其形如帽”。《方舆纪要》 卷104化州: 帽子山 “在州西南五里。以形似名”。

  • 呷竹寺

    即今四川松潘县南镇坪乡南甲竹寺。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 置呷竹寺土千户。

  • 琅邪县

    ①亦作瑯邪县。秦置,为琅邪郡治。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 (夏河城)。西汉属琅邪郡。东汉属琅邪国。西晋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改置丰泉县。大业初复改琅邪县,属高密郡。唐武德初省。②北齐置,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