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安原
在今陕西泾阳县南,接咸阳市界。《十六国春秋辑补·前秦录》:苻健“率步骑二万攻张琚于宜秋,斩其首,还登石安原而叹曰,‘美哉斯原也,怅然有终焉之志’”。
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南。十六国时苻健登于此而叹曰:“美哉斯原!”
在今陕西泾阳县南,接咸阳市界。《十六国春秋辑补·前秦录》:苻健“率步骑二万攻张琚于宜秋,斩其首,还登石安原而叹曰,‘美哉斯原也,怅然有终焉之志’”。
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南。十六国时苻健登于此而叹曰:“美哉斯原!”
①东汉阳嘉二年(133)改青衣县置,为蜀郡蜀国都尉治。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一说在今名山县北)。《水经·青衣水注》:“青衣王子心慕汉制,上求内附,顺帝阳嘉二年改曰汉嘉,嘉得此良臣也。”三国蜀汉为汉嘉郡治
古道路名。为汉中入四川的交通路线。因经过米仓山而得名。自今陕西汉中市南行,循汉水支流濂水河谷,翻越米仓山而进入四川,沿嘉陵江支流巴江河,经南江至巴中。《后汉书·张鲁传》:建安二十年(215),汉中张鲁
元至正初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湖北鹤峰县东北四十四里下坪镇。明洪武十四年(1381) 废。永乐五年 (1407) 复置,属容美宣抚司。清初废。元至正初置,治今湖北省鹤峰县东北留驾司。明洪武十四年(1
①西晋太康三年 (282) 改新兴郡置,属交州。治所在麊泠县 (今越南永富省安朗县西夏雷村)。辖境相当今越南永福、富寿、宣光、河江、安沛、老街等省地。南齐时治所在范信县 (今越南永福省安朗县西夏雷村)
又称图城。 唐南诏置。 南诏最早的都城,后为蒙舍赕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三十四里图城遗址。在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唐
今四川屏山县西北中都镇。清乾隆《屏山县志》卷1:中都乡在“县西二百五十里。有中都、会隆二场”。
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山。《方舆胜览》卷24道州: 高士岩 “在舜祠西二里间。旧名野猪岩,丘顺甫钦若改曰高士岩。昔有猎者见群豕,逐入岩不见,因得乐器一部,无为观道士以献之朝,事见唐王维贺表”。宋筑书院于
1913年改道坞县置,属四川边东道。治所即今四川道孚县。次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在四川省西部。属甘孜藏族自治州。面积7123.3平方千米。人口4.7万。辖2镇、20乡
即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海国录》东南洋记:“(网巾礁脑)其东南又有万老高、丁机宜二国。”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八里。《清一统志·曲靖府》:月狐山“在寻甸州东北八里。延亘五十余里。山顶有云气则雨”。一名凤梧山。凤梧所之名本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