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营州

营州

①古十二州之一。《尚书·尧典》: “肇十有二州”,无州名。东汉马融、郑玄皆云舜十二州有营州。《孔传》 云: “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 相当今河北、辽宁及朝鲜等地。

②十六国后赵置,治所在令支城 (今河北迁安县西)。前燕废。后燕复置,移治宿军 (今辽宁北镇县)。北燕废。

③北魏太平真君五年 (444) 置,治所在龙城县 (今辽宁朝阳市)。辖境相当今辽宁西南部大、小凌河、六股河、女儿河流域一带。永安末废。东魏天平初复置。其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大业初废。唐初复置。万岁通天元年 (696) 为契丹所陷。圣历二年 (699) 侨治渔阳县 (今天津蓟县)。开元五年 (717)还治柳城 (即龙城)。天宝元年(742) 改为柳城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营州。后废。

④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营道县 (今湖南道县西)。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宁远、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五年 (622) 改为南营州。

⑤唐侨置。治所在广宁县 (今河北昌黎县)。金皇统二年 (1142) 废。

⑥辽置,属南京析津府。治所在广宁县 (今河北昌黎县)。辖境相当今河北昌黎县附近地。金废。


(1)古九州之一。《尔雅·释地》:“齐曰营州。”齐指齐国,在今山东半岛。(2)十六国段部置,治令支县(即今河北迁西县东旧城)。前燕省。后燕复置,徙治宿军县(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古城)。北燕又省。(3)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置,治龙城县(隋改名柳城县,今辽宁朝阳市)。辖区约今辽宁省大、小凌河流域、六股河流域、女儿河流域一带。唐上元二年(761年)属奚。(4)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置。治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西)。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田、宁远、道县、江永、江华等县地。五年改为南营州。(5)唐失营州故地后侨置,五代初属燕,后唐同光时入契丹。治所在广宁县(即今河北昌黎县)。辖境相当今昌黎县一带。北宋末金灭辽,宋欲得营、平等州地,即此。金废。


猜你喜欢

  • 泰郊镇

    清置,属安康县。在今陕西安康市西三十五里。

  • 紫霞洞

    在今广西龙州县东南三十里。《清一统志·太平府》: 紫霞洞 “在龙州厅南三十里。高二丈许,阔几二丈。大江水经其下”。崖壁有摩崖石刻四十余方。

  • 宣阳门

    ①又名��门。 汉晋洛阳城南城东起第三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晋书·刘聪载记》: 永嘉五年 (311),刘聪令王弥等 “遂寇洛阳,攻陷平昌门,焚东阳、宣阳诸门及诸府寺”。

  • 天尊山

    在今江西武宁县西北,与湖北阳新县交界处。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武宁县图说:“金水铺又三十里经天尊山至黄土岭, 自县至此一百十里。”

  • 双井湖

    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南。《舆地纪胜》卷89广州:双井湖“在东莞县东南一百里。《旧经》云,昔岗下有双女陷湖,岁月绵邈,每至晴霁,湖中有双鲤长丈余”。

  • 罗昌市

    即今安徽庐江县南罗河镇。《清一统志·庐州府二》: 沙溪市 “又三十五里为罗昌市”。

  • 亦思宽

    一作亦息渴儿。又名热海。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元史·耶律希亮传》:希亮“至于亦思宽之地”。即此。

  • 西伊州

    唐贞观四年(630)置,治所在伊吾县(今新疆哈密市)。六年(632)改为伊州。唐贞观四年(630年)置,治伊吾县(今新疆哈密市)。辖境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六年改名伊州。

  • 新会郡

    东晋元熙二年 (420) 分南海郡置,属广州。治所在盆允县 (今广东新会市北)。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 (450) 移治宋元县 (今广东新会县境),齐以后复还治盆允县。辖境相当今广东江门、新会、开平、台山

  • 北陀营

    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南北陀镇。《清一统志·平乐府二》:北陀营“在昭平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北陀山前。明万历二十八年,总督戴辉筑城,设抚夷同知于此。天启初革。其两旁有镇夷左右二营。本朝设兵戍守”。在今广西壮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