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河
又称密水。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北百尺河。《水经·潍水注》: “应劭曰: 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
又称密水。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北百尺河。《水经·潍水注》: “应劭曰: 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
在今四川广汉市西南古城坝。《寰宇记》卷73雒县: “湔阳故城,汉县,废城在县南。” 《方舆纪要》 卷67汉州: 湔阳城在 “州西南二十里。《志》云: 南北朝时置,以近湔水之阳而名”。正史未见湔阳县。
即今江西南丰县西南白舍镇。《方舆纪要》卷86南丰县“龙池镇”条下:“县西南六十里有白舍镇。接广昌县界。宋置太平巡司于此,明洪武二十九年废镇。”在江西省南丰县南部、旴江(抚河)上游。面积342平方千米。
又名红楼。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北端。原为清湖北省咨议局大楼,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在此建革命政府,建立中华民国。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红楼。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南麓。原为清宣统
即今新疆玛纳斯县东南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清 《林则徐日记》 (清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日): 塔西河,“此地居民甚盛,闽中漳、泉人在此耕种者数百家,皆遣犯子嗣,近来闽、粤发遣之人亦多分配于此”。
亦名平夷堡。明万历十四年(1586)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三十六里。
①南朝宋置,属晋康郡。治所在今广东德庆县东北。隋开皇十二年 (592) 废。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乐城县置,属晋康郡。治所即今广东德庆县东南悦城镇。乾元初属康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古
明弘治十五年 (1502) 置,属平凉府。治所即今宁夏固原县。《方舆纪要》 卷58固原州: “固本作故,时以此城为故原州城。讳故为固,后遂以名州。” 清同治十二年 (1873) 升为直隶州,属甘肃省。
元代西藏地名。在今西藏日喀则市境。《汉藏史集》(藏文版)载:元朝设宣政院,在藏(即后藏)置驿站四个,宋都思为藏四大驿站之一。
清雍正八年 (1730) 改乌蒙府置,属云南省。治所在恩安县 (即今云南昭通市)。民国《昭通县志稿》 载 《昭通书院碑记》: “ (鄂尔泰) 既奏请皇上赐名昭通,举前世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前之蒙蔽者,
即大洛城。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为汉定襄郡骆县故城。《魏书·太宗纪》:永兴三年(411),诏“尉古真统兵五千,镇西境太洛城”。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