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十八班

十八班

① 官职等级制度。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置,以取代原有的九品官制。自丞相、太宰等至车府令,分十八个等级,称十八班。以班多者为贵,同班者则以班序先后分高下。只授予乡品二品的士族。乡品三品以下的寒士只能担任流外七班及流外三品蕴位、三品勋位中的官职,很难升入十八班中的官职。陈初沿置,后又改回九品官制。②官职等级。南朝梁十八班制中最高的一个等级,居之者有丞相、太宰、太博等官。


梁实行班品法,以班多者为贵。十八班,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等属之;十七班,诸将军等属之,以上两班均为第一品。十六班,尚书令、太子太傅等属之;十五班,尚书左右仆射、中书监等属之,以上两班均为第二品。十四班,中领军、太常卿等属之;十三班,中书令、列曹尚书等属之,以上两班均为第三品。十二班,侍中、散骑常侍等属之;十一班,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属之,以上两班均为第四品。十班,太子家令、率更令、仆等属之;九班,尚书左丞、大舟卿等属之,以上两班均为第五品。八班,司徒掾属等属之;七班,五校等属之,以上两班均为第六品。六班,司徒主簿等属之;五班,尚书郎中等属之,以上两班,均为第七品;四班,给事中、中书舍人等属之;三班,太子舍人、司徒祭酒等属之;以上两班均为第八品。二班,太学博士等属之;一班,东宫通事舍人等属之;以上两班均为第一品。参见“班品法”。

猜你喜欢

  • 经抚房

    官署名 宋徽宗宣和四年 (1122),宰相王黼力主联金伐辽,取燕京,乃于三省置,有关对辽作战之事。皆由其专掌,而不经枢密院。六年罢。官署名。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宰相王黼力主联金伐辽,恢复燕云

  • 辟田入仕

    在和平条件下使民以粮谷捐官的制度。秦在战国时即已实行此制,其用意在于劝农。《商君书·靳令》说:“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不过实际上纳粟拜爵在整个秦代,见于文献记载的仅有一例

  • 右武伯

    “右武伯中大夫”的省称。

  • 卦者

    官名。周朝置。筮人属吏。掌辨识爻卦,书写卦象。《仪礼·士丧礼》: “筮人许诺,还述命,右还,北面指中封而筮,卦者在左。”《士冠礼》:“筮人许诺,右还,即度,坐北面。卦者在左,卒筮书卦,执以示主人。”

  • 县参事会

    县自治行政的辅助机关。民国初年,各省除设县议事会之外并设有县参事会,为办理自治行政的辅助机关,但可以代替县议事会议决各种事项,在一定条件下兼具立法机关的性质。其议决的主要事项为:一、县议事会议决事件的

  • 隆福宫左都威卫使司

    官署名。为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简称左都威卫。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八月,由东宫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改立,隶徽政院。顺帝至正十三年(1253),复划归詹事院管辖。置司于大都隆福宫内。设卫

  • 乡学博士

    学官名。北魏置,《魏书·儒林传》载乡学前后之制如下:“显祖天安初,诏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后诏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立博

  • 带甲

    战国时步兵的统称。因其穿带甲胄而得名。

  • 土州判

    官名。明清土官名号之一。文职。云南、广西等省设有,设于州或土州内。从七品。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受地方长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吏部。详“土官”。文职土官名。清制,云西省置二人:镇南州一人,新兴州一人;

  • 左参赞

    见“驻藏大臣左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