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行宫判官
官名。辽置,见“契丹行宫都部署司”。
官名。辽置,见“契丹行宫都部署司”。
唐诸道临时特遣使。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山东有蝗灾,姚崇遣御史督州县捕而埋之;次年山东复发生大蝗灾,姚崇又命捕之,因敕使者察捕蝗者勤惰上报朝廷。
官署名。辽南面东宫官。袭唐崇文馆制设。置学士、直学士、校书郎等职。
北魏时为大司马、大将军的合称。位在三师之下、三公之上。官名简称。北魏时大司马和大将军简称“二大”,其地位高于“三公”,低于“三师”。参看“大司马”和“大将军”条。
官名。南朝梁置,位一班。职掌不详。
官名。明洪武二年(1369)置为翰林院属官。正七品。十四年革。
杂任职名。唐于史馆置装潢直一人,掌书籍装帧之事。
国民参政会内所设审查议案的组织。见“国民参政会”。
官制用语,也称“良吏”,义即“好官”。
官署名。北齐置,隶都水台。管理诸津桥尉。
官署名。①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练兵处军学司之训练、教育两科归併设立。掌陆学各学堂教育及各项队伍操法。辖教育、步队、马队、炮队、工程队、辎重队、要塞炮队七科及陆军编译局。置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