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射策

射策

即设科射策。汉朝选官考试的一种方法。其法,将试题书于简策,按难易分为甲、乙两科,或甲、乙、丙三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应试者任意取策,不得更换。主考者依其答案评定优劣。主要行于太学,岁试博士弟子;其次行于太常考试地方察举的诸科人才。两类射策均由博士职掌。朝廷依成绩优劣,分别授与相应官职。魏、晋南北朝沿之。与对策并用。时荐举之孝廉、秀才、明经,或入学之国子生、诸等馆生等,皆有经射策而被选拔入仕者。


射策是汉朝选官考试的方法之一。其法是把考题书于简策,根据试题的难易分为甲、乙两科、甲乙丙三科,由参试者自由选择,选定后不许更换。主考官评定优劣,根据答卷的优劣,朝廷授予不同级别的官职。这种考试,一是用于太学,岁考博士弟子,一是用于太常,考试地方推举的各科人才。《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范东门候。”其后,魏晋南北朝皆沿置,与“对策”并用。

猜你喜欢

  • 八剌合赤

    即八刺哈赤。

  • 抚宪

    清朝地方官员对巡抚之尊称。

  • 内弓箭库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掌收藏御用弓矢戎具及细铠具装、枪旗刀剑斧钺器械,设勾当官,以诸司使、诸司副使及内侍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归隶卫尉寺。官库名。宋代卫尉寺所属有内弓箭库、南外库、军

  • 国尉

    官名。春秋晋国,战国赵、秦等国置。掌全国军政的长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许历为国尉。”《秦始皇本纪》:“大梁人尉缭来”,“以为秦国尉”。张守节正义:“若汉大尉,大将军之比也。”官名,战国时秦

  • 五畤尉

    官名。《史记·封禅书》载:“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献公作畦畤栎阳祀白帝;汉高帝又立北畤祀黑帝;合为五畤,其地均在廱县。五祀既为祭祀五帝之地,故西汉设五畤尉以司

  • 遥郡防御使

    见“遥郡”。

  • 龙翔军都指挥使

    官名,金置,从四品,掌总统本直,谨严仪卫。龙翔军,正隆二年更名神卫军,大定二年又更名拱卫司。见《金史·百官二·拱卫直使司》。

  • 行廷尉事

    代行廷尉之职。《后汉书·邓晨传》:“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廷尉,中央掌审判的高级官员,类似今天的司法部长。参看“行”、“廷尉”两条。

  • 北院太师

    官名。辽朝北大王院官员,在知北院大王事下。

  • 三九

    三公九卿统称。 《后汉书·郎��传》: “三九之位,未见其人。”李贤注: “三公九卿也”。指三公九卿。《后汉书·郎顗传》:“陛下践祚以来,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