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御史大夫

左御史大夫

官名。三国吴孙休永安五年 (262)分御史大夫置。《三国志·孙休传》: “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左肃政大夫为左御史大夫,为左御史台长官,掌监察在京百司及军旅,后兼察地方长官,从三品。睿宗延和元年 (712) 废。元末朱元璋吴元年 (1367) 复置,与右御史大夫并为御史台长官,掌纠察朝廷内外百官,从一品。明洪武十三年 (1380)废。参见“御史大夫”、“御史台”。


官名,三国吴置,为左御史台长官,掌监察在京百官和军旅,后兼管监察地方官。《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永安五年)冬十月,以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其后,唐中宗神龙元年改左肃政大夫为左御史大夫,睿宗延和元年废。朱元璋吴元年复置,与右御史大夫共为御史台长官,掌纠察朝内外百官,洪武十三年废。

猜你喜欢

  • 大学博士

    学官名。十六国后赵石勒置。《晋书·石季龙载记》: “初,石勒置大、小学博士,至是复置国子博士、助教。”

  • 祝融

    官名。即火正。因祝融是第一个被尊奉为火正的人,故火正亦称为祝融。后来祝融还被尊奉为火神。参见“火正”。

  • 上林中十池监

    上林中十池监,即上林十池监,详“上林十池监”条。

  • 骁骑将军

    官名。西汉置,东汉沿之,为杂号将军,统兵出征,事迄即罢。三国魏置为内军将领,有营兵,遂常设,以高功者任之。先设长史、司马、功曹等僚属,后省。元帝咸熙(264—265)中,司马昭为相国,置于相国府,统率

  • 稍正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佐稍大夫下大夫掌本稍事务,下设稍正中士。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监试官

    见“监试”。官名。北洋政府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设于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与文官普通考试典试委员会,掌监试事务。

  • 宣麻

    文书名。唐朝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书写诏敕,于朝堂宣布,谓之宣麻。宋承唐制,凡宰相,枢密使、使相、节度使加官除授,群臣奖谕敕书、赦书德音、巡幸大礼敕书敕榜、立皇子制、命后妃告辞,皆由翰林学士用

  • 御仗五职

    即御仗都将、御仗别将、御仗统军、御仗军主、御仗幢主的合称。北齐置,属左、右卫府,由御仗正、副都督统领。负责舆驾出入仗卫。从八品。武官名。北齐置御仗都将、御仗别将、御仗统军、御仗军主、御仗幢主,合称御仗

  • 五军都督府

    官署名。明朝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的简称,为明代最高统军衙门。明太祖初置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1380)分置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唯锦衣卫等亲军卫、上直卫不隶王府)及在外各都司、卫所。永乐

  • 久次

    汉朝选官制度。指官吏任职日久,论资历依次升迁。如《后汉书·陈忠传》,忠原任尚书,“以久次转为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