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名臣事略
书名。元苏天爵编。十五卷。天历二年(1329)以前成书。收录四十七人传略,采自一百二十余篇碑传和其他资料,分别注明出处。编辑体例仿朱熹《名臣言行录》和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而有所变通。明初修《元史》,多取材此书。有中华书局影印元元统三年(1335)建安余氏勤有堂本。另有《四库全书》本题为《元朝名臣事略》。
书名。元苏天爵编。十五卷。天历二年(1329)以前成书。收录四十七人传略,采自一百二十余篇碑传和其他资料,分别注明出处。编辑体例仿朱熹《名臣言行录》和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而有所变通。明初修《元史》,多取材此书。有中华书局影印元元统三年(1335)建安余氏勤有堂本。另有《四库全书》本题为《元朝名臣事略》。
即“监牧都使”。
清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廙轩。光绪二十年(1894)由山西冀宁道升湖南按察使。两年后晋山西布政使。二十四年迁湖南布政使,与王先谦等顽固派阻挠陈宝箴推行新政。戊戌政变后擢湖南巡抚。后曾赈济沅陵、泸溪
即今河南襄城县东北颍桥。《资治通鉴》:唐建中四年(783),哥舒曜讨李希烈,“至颍桥,遇大雨,还保襄城”。《元丰九域志》襄城县有颍桥镇。
?—1855清末湖南郴州人,原名邱昌道。咸丰元年(1851)托名朱九涛,假托为朱明后人,以“广东老万山”为堂名,在湖南衡州(今衡阳)发展天地会。三年在郴州率数千人起义,击败知州戚天保,杀团绅喻德位,活
地名。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十余里。《资治通鉴》:五代梁贞明六年(920),赵王盛饰馆宇于西山,每往游之。该年十二月自西山还,“宿鹘营庄”,军中作乱,即此。
?—前618春秋时曹国国君。公元前652—前618年在位。名襄。曹昭公之子。晋文公为公子时,曾流亡至晋,他不听僖负羁劝阻,对重耳不礼,因结怨。共公二十一年(前632),晋军伐曹,国破被虏。同年冬,被释
约551—约612隋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少孤,以勤学著称。仕北周,累官扫寇将军。杨坚为相,授内史上士,参掌机要。入隋,从军平陈。开皇九年(589)除岷州刺史,尽革当地有病不治合家弃之的陋习。迁牟
?—约543北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字元雍。济州刺史韩麒麟孙。初为清河王元怿郎中令。及胡太后临朝,引为中书舍人,寻修国史,转鸿胪少卿。建义元年(528),奉诏以征虏将军镇压邢杲。因杲降而复反
官署名。简称侍卫步军司或步司。北宋初由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分置,与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合称三衙,分掌全国禁军,兼总厢兵,统兵官为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和侍卫
481—539南朝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小字阿士,本名冉。幼聪敏,号神童。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转尚书水部郎。为昭明太子萧统所重,曾为统集文并作序。迁员外散骑常侍,兼廷尉卿。仗气负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