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①西周、春秋小国。姬姓。在今山东定陶县北。始封君为周文王之子叔振铎。周初封于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故曹叔又称陶叔,有今山东西部之地。《春秋》僖公四年(前656):“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曹昭公)侵蔡”;二十八年为晋所逼,割与宋接壤之地予宋,三年后又被晋逼,割济水以西之地予鲁。曹伯阳十五年(前487)为宋所灭。②一作漕。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滑县城东。《左传》闵公二年(前660):狄人灭卫,“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即此。秦置白马县。③官署通称。即分科办事机构。战国时秦国郡国所属职事部门泛称曹。《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发书,移书曹,曹莫受,以告府,府令曹画之。其画最多者,当居曹奏令、丞。”汉代自公、卿至郡县皆分曹治事。主管者正曰掾、副曰史,其次曰属。魏、晋、南北朝均置。如尚书台、侍御史、公府、将军府、州郡所属,分为吏部曹、度支曹、兵曹、金曹、法曹等数十种;主管长官有尚书、参军、掾史属等。隋唐为尚书省六部及十六卫、各率府、王国、州县下设对应六部职署统称。宋代为尚书省六部别称。六曹即六部;开封府等所属职事机构亦以曹名之,如士曹、户曹、兵曹、刑曹、工曹等。

猜你喜欢

  • ①周代国名。姬姓。周成王时灭唐国,封弟叔虞于其地(今山西翼城西,一说今山西太原北),叔虞之子燮称晋侯。春秋初,晋昭侯封其叔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其后曲沃武公伐灭晋侯缗,代为晋君。献公时迁绛(今

  • 宛丘县

    隋开皇初改项县置。因县南宛丘得名。治今河南淮阳县。历为陈州、淮阳郡、淮宁府治。明洪武初废入陈州。

  • 窎佃

    又名包套。宋时指有田产和税额在他县境内者。

  • 司金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金司长官,掌金属矿藏的开发、冶炼及器物制作。正五命。下设小司金下大夫、小司金上士以佐其职,领典矿中士、冶工中士、铸工中士、函工中士、雕工中士、锻工上士

  • 梅李

    ①即“梅里”。②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北梅李。五代吴越为防御南唐,派梅世忠、李开山屯兵于此,居民依军成市,因取两将姓名其地。《元丰九域志》为镇,属苏州常熟县。明时为防御倭寇,曾驻兵戍守于此。

  • 刘倬云

    ?—1903清湖南宁乡人。陕西巡抚刘典胞弟。咸丰十一年(1861)奉命在乡办团练,对抗石达开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随兄刘典投靠浙江巡抚左宗棠。三年奉命扼临江,阻止太平军余部退往江西,叙功升知县。

  • 闱墨

    科举考试用语。闱,指试院、考场;墨,指试卷。清制,每届乡试、会试的试卷,由礼部选定录取的程文,编刻成书,名为闱墨,别称试录。《大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康熙九年(1670)议准,嗣后每年乡、会试,

  • 木底州

    在今辽宁新宾县西。唐总章二年(668),薛仁贵攻拔高丽木底城后置,属安东都护府。至德后废。

  • 湄洲屿

    一名鯑山。即今福建莆田市东南湄洲岛。明洪武初,迁居民入内地,虚其地。嘉靖末,又复。

  • 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之一。英宗至治二年(1322),丞相拜住奏请设宗仁卫,收赎被卖到民间为奴的蒙古子女。因诸王之乱而没入官府的亦乞列思部民一百户与所收蒙古子女通三千户,并匠户二千,归隶宗仁卫,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