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盱眙县

盱眙县

秦置盱台县,西汉改台作眙。治今江苏盱眙县东北盱眙山之侧、淮水之滨。《说文》:“盱,张目也;眙,直视也。”《读史方舆纪要》谓以城居山上,可以瞩远而名。西汉为临淮郡都尉治。武帝封江都易王子蒙为盱眙侯。东汉“眙”复作“”。属下邳国。三国废。西晋复置,为临淮郡治。东晋义熙中移治今盱眙县东北五里都梁山东北麓,并置盱眙郡治此。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北魏围攻盱眙,宋将臧质屯兵筑城以拒,即此。东晋兖州、宋南兖州、齐北兖州、陈北谯州均曾治此。唐武德八年(625)移今治。属楚州。北宋景德中又移治淮北泗州城中为州治,在今泗洪县东南,盱眙县对岸(今已沦入洪泽湖中)。降淮南盱眙县为镇。南宋初县入金,仍为泗州治。金明昌六年(1195)改为淮平县。南宋复升盱眙镇为县,治今盱眙县。先后为盱眙军、招信军治;元至元中曾为招信路、临淮府路治。明清属泗州。

猜你喜欢

  • 青冢

    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昭君坟。《辽史·天祚皇帝纪》:保大三年(1123),金兵围辎重于青冢,即此。

  • 灯笼锦

    宋代蜀锦名。又名“天下乐锦”。灯笼纹样由几何图案并列组成。灯旁悬结谷穗,灯周隐隐有蜜蜂飞动,隐喻五谷丰登,极为美丽。

  • 兰苕馆外史

    即“里椉”。

  • 黄洞

    洞一作峒。地名。一名黄橙峒。在今广西扶绥县西。本西原蛮所居。《资治通鉴》:唐长庆二年(822),邕州刺史李元宗惧获罪,“将兵百人并州印奔黄洞”,即此。

  • 火器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康熙三十年(1691)置。掌京师守卫及皇帝巡幸扈跸。额定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每佐领下抽调鸟枪护军六人,炮甲一人,组成内外两营以习火器。内营在城里,分习枪炮;外营在城外蓝靛厂,专习鸟枪。设

  • 刻期百户所

    明代卫所制度中的一种特种编制。洪武二年(1369)始置,选能疾行者二百人,以百户领之,负责传递军情。

  • 随堂太监

    官名。明代司礼监置,无定员。地位低于掌印、秉笔太监。参与*批红。

  • 阿哈

    见“包衣阿哈”。

  • 怯伯

    ?—1327察合台汗国汗。笃哇之子。长兄宽阇死,疏族答里忽继立,他联合诸兄弟,杀答里忽,立兄也先不花为汗。延祐七年(1320),继也先不花为汗。至治三年(1323),与元朝通好,相互遣使。于那黑沙不附

  • 金堡

    1614—1680或1681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卫公,别字道隐。明崇祯进士,授临清知州,坐事罢。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清兵陷杭州,遂与里人姚志卓于余杭起兵抗清。旋兵败,入闽,隆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