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柯尔克孜语

柯尔克孜语

我国柯尔克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黑龙江省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14万多(1990年)。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地有247.3万(1989年)人使用这种语言,汉语习惯上称之为“吉尔吉斯语”。柯尔克孜语在类型上属于粘着语。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8个短元音;除a和i外,其它6个各有一个相应的第二性长元音;元音和谐十分严整;有23个辅音音位;有些辅音清浊对应;词首的dʤ和同语族一些语言词首的j相对应;没有辅音w、h;词首一般不出现复辅音,词尾可以出现少量的复辅音;重音通常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在语法方面,多数构词和构形附加成分因元音和谐律的要求不论是宽元音性的还是窄元音性的都有四种元音不同的变体形式;名词有数、格、领属性人和谓语性人称的范畴;形容词有加强和弱化形式,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三个等级;缺少量词,数词通常可以直接用于名词之前;有后置词;动词有数、人称、态、时、式等范畴和形动词、副动词、动名词等形式;有特有的助词ele“只、仅”;有由动词加r—a/—j再加elek“未曾……的”构成的过去时形动词否定形式。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位于中心词之前。在词汇方面,根词多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和合成法;畜牧业词汇十分丰富;阿拉伯语、伊朗语借词较少。柯尔克孜语以克孜勒苏河为界可以划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北部方言是文学语言的基础方言。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也有南北两大方言,北部方言是其标准语的基础方言。现行的柯尔克孜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由右向左横写。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现行的吉尔吉斯文是一种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宣府镇暖铺

    明代北方边陲驿站。在宣府镇(治今河北宣化,为明九边之一)城西10里。暖铺前有亭,“纹梁绣拱,彩绘焕然”。亭后有正厅5间,两庑倍之,亭南为中门,中门之外又有两庑,各3间,前为大门,缭以周垣,植以花木,宏

  • 北魏文成皇帝

    见“拓跋濬”(1359页)。

  • 居拉西其

    灶神。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我国包括汉族在内的许多民族都供奉灶神,然鄂伦春人供奉的,有异于他族之处:偶像为草捆成的一个人形,或画在布上的一男人头像;祭祀在每年农历腊月

  • 普古陇

    见“普陇”(2289页)。

  • 乃乌东孜

    见“乃东”(37页)。

  • 迭烈

    见“敌烈部”(1882页)。

  • 段辽

    ?—339东晋时鲜卑段部首领。又作段护辽。出于东部鲜卑,世居辽西。※段就六眷之孙(一作弟)。晋太宁三年(325),段末波死后,弟段牙立。以段牙欲徙都为罪,辽率族人攻杀牙,自立。咸和六年(331),受晋

  • 宾巴

    见“边坝”(655页)。

  • 毗伽可汗碑

    突厥文碑铭。又作苾伽可汗碑。1889年俄国雅德林采夫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湖畔发现。今碑仍存原地。碑身以大理石制成,上刻突厥文和汉文两种碑文。碑石已断为4块。其形制与※阙特勤碑完全相同。碑建

  • 古扎

    藏语音译。又称米扎,意为“贵族”或“上等人”。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统治阶级中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阶层。一般指由封建王朝和西藏地方封建政权封赐世袭爵位及领地和农(牧)奴的世俗农奴主。在地方政府中担任较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