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温彦博

温彦博

574—637

唐朝大臣。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隋末从幽州总管罗艺为司马。归唐后,官中书舍人、迁侍郎,武德八年(625),随并州道行军总管张瑾御突厥,任行军长史,兵败被俘,囚于阴山苦寒之地。贞观初归朝,授检校吏部侍郎。四年(630),颉利可汗败亡,力主“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旧唐书》卷194上),在河套以内安置降唐之突厥部众,为太宗采纳,随之约有十万户突厥人迁入中原。十年(636),迁尚书右仆射,次年卒,年六十三。一说其生于573年,卒于636年。

猜你喜欢

  • 门巴戏

    门巴族传统的民间戏剧形式。在民间舞蹈基础上演变而成。演出时,根据角色的不同,演员分别戴不同脸谱的面具,扮演动物形象,需披挂动物服饰。以舞蹈表演为主,少有道白。唱词采用散体歌谣形式,曲调随内容和情感而变

  • 柳实

    契丹语,又译作“柳湿”。契丹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柳实为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下之一抹里。是语又作河名,《辽史·营卫志》:“曷术部

  • 蒲类泽

    见“蒲类海”(2319页)。

  • 明善

    见“明禅”(1404页)。

  • 伽倻琴

    朝鲜族的一种弹拨乐器。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类似汉族古筝。始于朝鲜三国时代。伽倻人于勒创制。据《三国史记》载:“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其形“上圆象天,下平象地”。共有12弦,乃“拟十二月”。其后

  • 段义长

    一作段易长,即“段正兴” (1696页)。

  • 六番招讨使司

    元代宣政院所辖吐蕃等路地方官署名。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乌思藏高僧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仍以帝师领院事。宣政

  • 车凌德勒克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巴木巴尔子。初随父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与父随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东返祖邦,受清廷封一等台吉。三十九年(1774),父卒,袭札萨克多罗

  • 柔然国师

    南北朝时期柔然汗国设立的僧官。南朝人称之为芮芮国师。柔然兴起后,佛教自北魏、南朝、西域及印度传入柔然,得到柔然贵族的信仰和支持,可汗婆罗门的名字即与佛教有关。外来僧人不仅在柔然传教,书写经卷,亦得到任

  • 苗普亮

    ?—1414明永乐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思州(今岑巩)台罗人。苗族。原为酋长。永乐八年(1410),率台罗上下诸寨苗民起事,烧屯粮。后受兵部招安。至十一年(1413),率台罗十四寨与洪江、横陂等地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