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山大典

祭山大典

羌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一。羌族人祭天为最隆重。因祭山时也祭天,故祭山会又称祭天会,或称山神会、塔子会、山王会。为古羌人祭祀山神,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林木茂盛,地方太平的大典。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行,有时联寨举行,由每户丁男参加。祭祀时间各地不一,一般在农历正月岁首,五月播种,十月是秋收时节。由各寨会首筹备,大典在羌寨附近山上的白石塔前林间空地上举行。届时全寨男子穿新衣,携带刀头、敬酒、三叉形式新月形馍馍赴会。由“”(巫师)为前导,众人尾随其后,在各种法器中,从村寨走向会场。祭祀时先在塔前点燃柏枝、香烛,举行“领牲”仪式,巫师诵祈祷词并念唱史诗。后,将水和几粒青稞丢入牲畜耳中,并向牲畜浇水,当牲畜发抖时,表示神已领受,即杀牲祭祀和放鸡归山。继由巫师将羊角放在塔顶,羊肉当场煮熟分给各户。随即向神求青稞种,由巫师将青稞籽撒在羊皮鼓的正面,就其分布状况判断吉凶,并据此决定禁忌事项,假托神灵旨意,宣布乡规民约,号召全寨共同遵守。接着由巫师继续诵经,在与会人胸前系一根羊毛线,由巫师带领,在塔旁饮※咂酒,跳锅庄。最后由巫师赞会首和寨民。一般从清晨到傍晚举行一天。若系吊狗祭山,则在每年的四月八日,将事先育肥的一条狗(最好为白色)倒吊在老林内的“吊狗树”上,狗颈上挂一串麦面馍馍,同时燃点柏枝或香烛。7天之后,若狗不死,则预示丰年,否则为凶年,须格外祈祷,以求神的保护。祭礼期间严禁入山采樵狩猎。

猜你喜欢

  • 他漏河

    古水名。一作它漏河。见于《新唐书》。即《魏书·勿吉传》之太鲁河。所指与太鲁河略有差别,太鲁河仅指今洮儿河,他漏河尚包括洮儿河注入嫩江后之嫩江下游流段(一说仅指洮儿河,或说还包括今松花江东流段)。达末娄

  • 克什克腾庙

    内蒙古召庙名。清初由席力图喇嘛一世来克什克腾旗建立,建庙具体时间不详。汉式建筑,规模不大,常住喇嘛不超过60人。由旗衙门给寺庙定额的喇嘛发给俸禄。席力图喇嘛一世圆寂后,旗札萨克之子成为转世灵童,该旗世

  • 毗伽可汗

    684—734唐代后突厥可汗。又作苾伽可汗。名默棘连,又作默矩。阿史那氏。※颉跌利施可汗子,※阙特勤之兄。神功元年(697),拜大度设,史籍作右厢察,又作“小杀”,随其叔※默啜东征西战,出兵25次,身

  • 李万全

    后周、北宋将领。吐谷浑族。后周时,隶护圣军为骑士,累升至本军都校,与田景咸、王晖等从周太祖郭威入汴,号十军主。周世宗显德(954—959)初年,为彰武军节度使。显德六年(959),授延州节度使,进封开

  • 史兴语

    四川省部分地区自称“史兴”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水洛河流域及其下游冲天河一带,与普米、纳西、彝族杂居。使用人口2千左右。内部较一致,无方

  • 潘鸿

    见“长沙武陵蛮起义”(371页)。

  • 熬茶蒙古

    参见“熬茶拜唐阿”(2419页)。

  • 毫泥

    参见“惰塔”(2273页)。

  • 伙头

    云南耿马、孟定傣族土司地区的村寨头人。由※新爷、※郎爷推荐,经土司批准任职,不世袭。在政治上行使管理本村寨的行政权。享有头人田,作为给土司服务的报偿,去职时田需退回。代表群众向土司领取土地,并代表土司

  • 门巴语音译,意为“鬼”。旧时西藏门巴族部分地区被视为“鬼人”的社会阶层。在墨脱宗(相当内地县)约占门巴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经济上与普通农奴无过大差别,可以领种差地,有独立经济。社会地位最为低下,被诬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