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过所

过所

古代通关津,过口卡时使用的一种凭证,即通行证。汉代亦称“传”。《周礼》郑玄注:“传,如今移过所文书”。刘熙《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传,转也,转移所在,执以为信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西域胡)欲诣洛者,为封过所。”其由官方颁发,有一定时间性,过期作废,且不得转借或冒名顶替。公元前3世纪至4世纪流行于西域诸国。唐代,过水陆关禁亦广泛使用之。过所的颁发,便于交通管制检查和国家的统治。

猜你喜欢

  • 盘瓠

    见“槃瓠”(2457页)。

  • 天长公

    解放前广东连南八排瑶族地区村寨(即排)最高头人称谓。由村民通过民主推选一位德高望重并有生产和斗争经验的老人担当,不论贫富,任期只限一年,不得连任(实际是由村寨内各房姓老人轮流充当)。其职责是根据习惯法

  • 八旗世仆

    清皇室对八旗所属京内外、旗内外全部官兵的称谓。“旗下家奴”或“旗仆”,即各旗人家内的世仆;“包衣世仆”,指内务府、宗室王公府所属的包衣官兵及服役人等。帝王(汗、贝勒)与八旗官兵之间的关系,历来表现为最

  • 失郎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硕隆山卫,并说清代硕隆山在呼伦布裕尔(今海拉尔市)东250里。

  • 李璮之乱

    反元事件之一。李璮,字松寿,潍州(治今山东潍坊)人。元太宗三年(1231),袭父李全职,治益都行省,专制山东30余年。中统元年(1260),加封江淮大都督。三年二月,乘忽必烈汗与弟阿里不哥为争帝位连年

  • 广化寺

    内蒙古地区寺庙名。也称沙尔沁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郊。面临黄河,背依大青山。分旧召和新召两处,新召在旧召西侧。相距约800米。旧召,据说建于明代,蒙古语“称伊拉古克散苏默”,原规模较小,仅有两座佛殿和

  • 五十万打儿汉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一作五十万打力台吉。孛儿只斤氏。※扯力克次子。驻牧于大同塞外,在新平市口与明朝互市。子2。

  • 红光南山崖书

    女真文字崖壁墨书题记。书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乡红光三村南山坡石砬子上。此为两山谷相交处,座西向东。题字距地面半米,相近两处,可辨者70余字。

  • 罗洛浑

    1623—1646清宗室。又作罗洛宏、洛洛欢。满族。爱新觉罗氏。克勤郡王岳讬长子。崇德四年(1639),袭封贝勒。五年,奉命迎叛明降清之蒙古多罗特部苏班岱、阿尔巴岱于杏山,遇明兵破之。寻围明锦州,克松

  • 萧夺里懒

    ?—1132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之皇后。契丹族。平州人。为宰相萧继先五世孙。史载其性娴淑,有仪则。道宗大安三年(1087)入宫。逾年,封燕国王妃。天祚帝即位时,乾统元年(1101),册为皇后。其兄弟萧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