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崔颢

崔颢

【生卒】:704—754

【介绍】: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开元后期,曾以监察御史任职河东军幕。天宝初任太仆寺丞,迁司勋员外郎,世称“崔司勋”。十三载(754)卒。新、旧《唐书》有传。颢为盛唐著名诗人。殷璠曰:“颢少年为诗,属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可与鲍照、江淹并驱。”(《河岳英灵集》卷下)《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5首。

【生卒】:704?—754

【介绍】:

唐代诗人。汴州(治今河南开封)人。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及第。开元中尝游江南。开元后期,受杜希望爱重,引至门下,以监察御史任职河东军幕,得以“一窥塞垣”。天宝初,任太仆寺丞,后改为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卒。崔颢名重当时,芮挺章选其诗七首入《国秀集》。殷璠选其诗十一首入《河岳英灵集》,评曰:“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登黄鹤楼,作《黄鹤楼》诗,李白见而为之倾倒,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该闻录》)严羽《沧浪诗话》则以此诗为唐人七言律之首。著《崔颢诗》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四》有著录。《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补诗五首(其中一首互见);《全唐文》存文一篇(原载两篇,岑仲勉《跋唐摭言》考《荐齐秀才》一文为伪作)。万竞君有《崔颢诗注》。事迹见《国秀集》目录,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二一,《唐才子传校笺》卷一。傅璇琮有《崔颢考》,谭优学有《崔颢年表》。

猜你喜欢

  • 周延禧

    【介绍】: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避乱居广陵。明经及第。五代吴时辟淮南巡官。累官至户部郎中。与殷文圭友善。撰《百一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有著录。作品已佚。事迹见五代徐寅《汝南县开国男周

  • 接舆

    春秋楚隐士,佯狂不仕。亦代指隐士。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李端《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从来叔夜懒,非是接舆狂。”

  • 李晔

    【生卒】:867—904【介绍】:唐代皇帝、词人。即唐昭宗。原名傑。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懿宗李漼第七子。初封寿王,握兵中要。僖宗疾笃,立为皇太弟,改名敏,旋即位。晔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

  • 畏途

    喻指险途。语出《庄子·达生》:“夫畏途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权德舆《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有名皆畏途,无事乃真筌。”

  • 含商咀徵

    谓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温庭筠《觱篥歌》:“含商咀徵双幽咽,软縠疏罗共萧屑。”

  • 细响风凋草,清哀雁落云

    【介绍】:鲍溶《陇头水》末二句。诗的前两句是“生归苏属国,死别李将军”借苏武、李陵的故事表现戍边将士生离死别的痛苦,这两句则通过对塞外荒凉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征夫今古相同的悲凉心境。

  • 独孤绶

    【介绍】:唐代辞赋家。绶,一作授、受。生卒年、籍贯不详。大历十四年(779)进士及第(一作大历十年,无据),又登博学宏词科。试《放驯象赋》,德宗赏其“化之式孚,则必受乎来献;物或违性,斯用感于至仁”,

  • 祢衡挝

    史载孔融欣赏祢衡之才,荐之于曹操,曹操欲见之,祢衡平常就轻视曹操,于是便装病不去,且多说些狂放的话。曹操尽管很生气,但因爱他有才,不想杀他,召他做鼓史,在大宴宾客时让他穿鼓史的短服,祢衡先击《渔阳》曲

  • 题三乡诗

    【介绍】:若耶溪女子作。若耶溪女子,越州(今浙江绍兴)人,武宗会昌二年(842)途经三乡驿站,故地重游,感慨万端,遂作此诗。有文士感其意,和诗十篇。诗抒繁华尽逝,燕笑不再的身世之慨,情思悲郁,哀婉动人

  • 休休事

    司空图晚年隐居时于中条山王官谷所建之亭名。司空图有《休休亭》与《题休休亭》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