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显

李显

【生卒】:656—710

【介绍】:

唐中宗。又名哲,高宗第七子,武则天所生第三子。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始封周王、英王。永隆元年(680)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即帝位,嗣圣元年(684)废为庐陵王,神龙元年(705)复位,景龙四年(710)为韦后所害。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李显雅好艺文,时与群臣唱酬。《全唐诗》存诗5首,联句2首。

【生卒】:656—710

【介绍】:

唐代皇帝。即唐中宗。一度改名哲。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排行三,高宗李治第七子。始封周王。永隆元年(680)立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即帝位。嗣圣元年(684),武后废之为庐陵王。神龙元年(705)复位,并复唐国号。景龙四年(710),为韦后所杀。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追尊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曾于景龙中,置修文馆学士,盛引词学之臣,从侍游宴,赋诗唱和。《旧唐书·经籍志下》与《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中宗集》四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五首及联句二首;《全唐文》存文二卷,《唐文拾遗》补二十七篇。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

猜你喜欢

  • 杨师道集

    诗集。唐杨师道撰。师道原有集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皆著录之,宋以后亡佚,故不为《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

  • 王建宫词

    诗集。唐王建撰。《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上》著录《王建宫词》一卷,注称:“即集中第十卷录出别行。”此书录王建宫词百首。但其宫词至南宋时已有所亡佚,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王建》称其间杂以王昌龄、白居易、

  • 可止

    【生卒】:860—934【介绍】:范阳(今北京)人。俗姓马,僧人。昭宗时曾住长安大庄严寺,并进诗,应制内殿。五代后梁时住定州开元寺。后唐时住洛阳长寿寺净土院,赐号文智大师。《宋高僧传》有传。《全唐诗》

  • 唐陆宣公翰苑集

    文集。唐陆贽撰。此集名称,还有两种:一为《陆宣公奏议》,见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二为《陆宣公集》,见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瞿鏞《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中又载有校宋本《陆宣公集》。宋以后不少版本

  • 代赠二首

    【介绍】:李商隐作。此为闺怨之作。第一首写望归,第二首写惜别。因是代女子立言,故曰“代赠”。第一首诗人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女主人公黄昏时分凭栏所见的梯横楼阁、新月如钩、芭蕉未展、丁香含苞等景色中,揭

  • 悲青坂

    【介绍】:杜甫作。陈陶斜惨败后,由于中人催战,房琯率残军复与叛军战于青坂,又大败。诗既对官军的惨败深表痛惜,又劝朝廷不要轻举妄动,重蹈覆辙。“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

  • 汾川

    即汾水。张九龄《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汾川花鸟意,并奉属车尘。”参见“汾水”。

  • 絪缊

    形容云烟弥漫、气氛浓盛的景象。钱起《画鹤篇》:“文昌宫近芙蓉阙,兰室絪缊香且结。”

  • 许天正

    【介绍】:唐代诗人。郡望汝南(治今河南平舆北)。生卒年不详。高宗时为岭南行军总督陈元光副使,先后历参军、宣威将军。博学能文。《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所附小传。

  • 枣郎

    晋代枣嵩年少有才艺,石勒乱时,嵩岳丈王浚谋僭位时,有童谣曰“十囊五囊入枣郎”。事见《晋书·王浚传》。后以“枣郎”喻称有才艺的少年。杨巨源《太原赠李属侍郎》:“路入桑干塞雁飞,枣郎年少有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