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解

中庸解

一卷。清牛运震(详见《论语随笔》)撰。是书大旨与《大学解》相同,也用三大支之说,只诂义处,名理络绎。如谓知性,则知《中庸》所自来;知道,则知《中庸》所在;知教,则知《中庸》所由成。又谓率字不是用力字,必顺其性之自然。循其仁之性,则亲亲仁民爱物都是道;循其义之性,则事君敬长尊贤都是道;循其礼之性,则恭敬揖让之节文都是道;循其智之性,则是非邪正之分别都是道。又谓不可离,提醒人最紧切。如一事离道,这一事便不成事;一物离道,这一物便不成物。手容恭,足容重,道也。离了恭重,便不成手足;父慈子孝,道也,离了孝慈,便不成父子。又谓视由内出,故称戒慎;听由外来,故称恐惧。又谓与知与能,只在人伦日用上看,不得以小男女交感当之。总之运震视道过尊,视男女交感过亵,故为此论。该书有道光间刊本。

① 一卷。清任大任撰。大任字钧衡,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书不录经文,只标明节次,分段诠释经文,多采用先儒旧说。②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论语谶》)编辑。是书搜采多僻,与所辑《大学》同。引公孙弘《上书》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是天下的五通道,智、仁、勇为天下的三通德,力行近于仁,好勇近于智,知耻近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则知所以治人。司马贞《索隐》说,《汉志》子思子二十三卷,《文献通考》作十三卷。《中庸》即为其中一篇,至宋尚存《小戴记》重载,故《中庸》为子思所作。又引张尔岐《中庸论》说中庸乃赞礼之极辞。又朱注释蒲卢为蒲苇,本于沈存中,与地道敏树相应。然书注蒲卢为蜾蠃,即土蜂,从《毛诗》、《尔雅》中可证。又引《山海经》:“青要之山有鸟名蒲卢”,则蒲卢又为鸟名,则蒲卢作为草名则成为孤证。此外如论性论社诸条,广征异说,俱见赅洽。该书有《玉函山房续目耕帖》本。

猜你喜欢

  • 江阴城守记

    二卷。清韩菼(1637-1704)撰。韩菼字元少,别字慕庐,江苏长州(今江苏苏州市)人。韩菼康熙时殿试第一,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怀堂集》。《江阴城守记》记述顺治元年(1644)江阴士民闻令剃发,聚义抗

  • 破山禅师语录

    二十卷。明代释海明(生卒年不详)撰。海明,俗姓蹇,字破山,人称万峰老人。原籍渝城后迁徙大竹(今四川省大足县)人。据《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五十七记载:他“生含聪睿,质挺奇标”。十九岁在大持庵依融光尊宿为师

  • 乐元语

    一卷。汉刘德撰。辑佚书,清黄谟辑。刘德系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好古尚儒,曾于民间广求古书,武帝时曾献雅乐。此书系《汉魏遗书抄》之一。原书久已失传,《汉书·艺文志》及《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均

  • 博雅

    《广雅》亦称《博雅》,详见“广雅”。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

    三卷。唐代释慧净(生卒年不详)撰。慧净,俗姓房,常山真定(今河北省)人。家世儒宗,隋朝国子博士房徽远之子。十四岁入纪国寺出家为僧。慧净聪颖好学,志业宏远,受业念常高僧,学深智广,见闻惊异。因受季绪学士

  • 灵枢悬解

    九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此书将《灵枢》篇目重新加以编次,分为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疾病九类。对原书内容改动不多,但指出很多错简之处,如黄氏认为“经别”前十三段为

  • 文苑英华辨证

    十卷。宋彭叔夏撰。彭叔夏,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乡贡进士,《江西通志》列其名于绍熙三年(1192)乡举条下,不为立传,生卒年及事迹已不可考。是书盖因周必大所校《文苑英华》而作。考周必大《文苑英华》跋曰

  • 春秋左传函义

    一卷。晋干宝撰,清马国翰辑。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东晋著名学者、史学家。少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领国史,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性好阴阳术

  • 西汉节义传论

    二卷,清李邺嗣撰。李邺嗣字梁堂,鄞县(今浙江奉化县)人,《西汉节义传论》主要是论述了西汉时期一些著名的人物事迹,以其节义之概,论而辑之。王应麟因班固的《汉书》中没有记载西汉时一些人杀身成仁之美的事迹,

  • 吴兴诗存

    四十八卷。清陆心源(生卒年不详)编。陆心源,字刚甫,一字潜园,号存斋,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咸丰举人,光绪间官至福建盐运使。著有《仪顾堂集》、《唐文拾遗》。据陆心源自序称:“诗可补史之不足,乃录自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