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氏载记
三卷。清乔松年(生卒年不详)撰。该书仿傅山《传史》体例,只著录而不为谱。自周迄明,共得二百余人,后附神仙妇人及《蓬峄真逸诗刻》。搜集广博,但仍不免有遗漏,待补者很多。卷首有松年自序。现有同治十一年(1872年)刊本。
三卷。清乔松年(生卒年不详)撰。该书仿傅山《传史》体例,只著录而不为谱。自周迄明,共得二百余人,后附神仙妇人及《蓬峄真逸诗刻》。搜集广博,但仍不免有遗漏,待补者很多。卷首有松年自序。现有同治十一年(1872年)刊本。
十卷。清谭文光(生卒年仕履不详)撰。《心镜编》是谭文光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收辑前言往行可为法戒者,故以心镜为书名。全书共分一、敦伦,二、修身,三、勤学,四、积德,五、治家,六、居官,七、涉世,八、爱物
二卷。清王念孙(1744-1832)撰。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进士,官至永定河道。王氏为清代著名音韵训诂学家,探究古书文义,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
一卷。罗振玉撰。罗振玉,详见《殷虚书契》条。光绪丙午戊申(1906-1908)之间,罗振玉时官学部参事。曹务余闲,时与二三同好讨论金石书画以自遣。厂肆知其所好,每以吉金古迹及善本求售,因而见闻益广,每
二卷。清黄生撰。黄生(1622-?)字扶孟,号白山,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明诸生,入清不仕。对文字训诂深有研究,谙熟以声音通训诂之道,颇多创见。所著书皆奉诏销毁于乾隆年间,仅《字诂》一卷、《义府》二卷
三十卷。卢文弨(详见卢文弨录《五经正义表》条)撰。唐著名经学家陆德明(详见《经典释文》条)撰《经典释文》一书。清《四库全书提要》称“残膏剩馥沾溉无穷者也”,但清《四库全书》所收为“通志堂刻本”。清何焯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内容所记皆为明代朝野杂事,间及经义及音律诗话。其中朝野杂事部分很有价值,关于史事者不少。如辨康定易储,薛瑄不谏,谓“崔铣修孝宗实录,亲见秘阁旧案,瑄衔下注以公出。”等等。尽管薛瑄并
七种,十二卷。清鲍康编。鲍康字子年,歙县(今属安徽省)人,道光年间举人,官至夔州知府。鲍康擅长金石学,尤精钱币之学,是当时著名专家。丛刻收鲍康著作三种,有《观古阁泉说》一卷、《大钱图录》一卷及《观古阁
二卷。明皇甫录(约1510年前后在世)撰。皇甫录,字世庸,号近峰,长洲(江苏苏州)人。官至顺庆(一作重庆府)知府。著有《明记略》、《近峰闻略》等。《下陴纪谈》是皇甫录职守四川顺庆府时所作。这部书或考证
一卷。李佳白撰。李佳白(Gilbert Rdid,1857-1927)),美国人,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先后毕业于汉密尔顿学院和纽约协和神学院,曾获神学博士学位。清光绪八年(1882)来中国,在山东烟台
一卷。清王念孙、王引之撰。《广雅疏证》刊成之后,王氏父子复加勘校补充,所言或细书刊本上,或别签夹入书中。手校补本《疏证》先由清河汪汲收藏,后入扬州书贾夏炳泉手,复由淮安黄海长购得,经罗振玉鉴定确为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