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文字偏旁考

五经文字偏旁考

三卷。清蒋麟昌(一作骐昌,生卒年不详)撰。麟昌字云翔,一字静存,号莹溪,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乾隆进士,官编修,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二岁。除本书外,还著有《菱溪遗草》。唐天宝中,诏令卫包把六经古文改更为楷书以便于习读,六经之文从此杂入俗体。宋元以来,诸经文字一仍唐本之旧,即使有所抵牾,也因诵习相传,不知讹谬。麟昌有感于此,编成本书。篆书以许氏为本,隶书即考之汉碑,楷书则以《玉篇》为准,而这三者又一概以《康熙字典》作为宗主,杂取《汗简》、《通志》、《六书》、《故六书正讹》、《六书准正》、《字通》各家之言,按语则附以己见。至于说以《康熙字典》为宗主,只不过是佯尊时王之制而已。书中如“气”字说:“气本云气之义,自隶讹作乞与之气,而别以‘氣’字代云‘气’字,又以与气相同之‘饩’,专作‘‘氣’字。今楷书相仍用之,虽难骤改,而此字本义不可不知也。”又“艸”字说:“‘艸’字篆隶相同,本百卉之义。今楷书‘草’,乃井栎实也,可染黑色,未知何时用作艸木之‘茻’,今楷书应从篆作‘艸’,俗作‘草’讹”。又“茻”字说:“‘茻’字篆相同,今楷书‘莽’字,《说文》解系尤善逐兔茻中,是与‘茻’字各有一义,俗竟作众字用之,非本义矣。楷书应作‘茻’,作‘莽’者非。”这些说法虽然很对,但气为云气,草为艸木,莽为茻茻,相沿已久,想要纠正,反而骇俗。本书有五百四十部,穷源溯流,颇多厘剔,对初学者实在大有裨益。有乾隆五十九年自刻本。

猜你喜欢

  • 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

    四卷。清吴云撰。吴云(1811-1883),字平斋,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诸生。权苏州府知府。年甫强仕,罢官不出。同治三年(1864)迁居吴下,所居有泉石之胜。著作有《两垒轩彝器图释》十二卷等。此书撰

  • 尚书疏衍

    四卷。明陈第(详见《伏羲图赞》)撰。此书前有自序一篇,其序称“少受《尚书》,读经不读传注,口诵心维,得其意于深思者颇多,后乃参取古今注疏,而以素得于深思者附著之。”第博学聪悟,治《尚书》径自经文入手,

  • 启隽类函

    一百九卷。明俞安期(1550-?)编。俞安期初名策,字公临,更名后,改字羡长。江苏吴江人。是书刻印于万历四十六年,首官考共五卷。次为笺疏表启,分为古体二卷、近体一百二卷。其中近体又分二十九部。上自诸王

  • 礼记厘编

    十卷。潘相(?-1790)撰。相字润章,号经峰,安乡(今湖南)人,清代经学家。相有《吾学编》等书,已著录。《礼心厘编》书首有陆耀《序》云:“古之读书也难,今之读书也易。难故数千年,而仅有郑康成、孔颖达

  • 陶庄敏集

    八卷。附《兰渚遗稿》一卷。明陶谐(约1510前后在世)撰。陶谐,字世和,号南川,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改庶吉士,援工科给事中,后累迁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卒谥

  • 枕经堂题跋

    三卷。清方朔著。方朔,生卒年不详。字小东,安徽怀宁(今属安徽)人。方朔善于骈文,工于隶篆,尝以文学、书法闻名于咸丰及同治年间(1860年前后)。《枕经堂题跋》皆是方朔对于当时著名鼎彝碑版的评论和考证,

  • 王孙子

    一卷。周王孙氏撰,清马国翰辑。王孙氏佚其名。马国翰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叙,知为战国时人,无他证也。《汉书·艺文志》儒家《王孙子》一篇。《注》云:“一曰《巧心》,《巧心》盖其书之别名。《

  • 左传说

    三十卷,卷首一卷。清王系撰。系字世甫,号雌黑居士,榆(今陕西榆林)人。由进士出守山东昌乐县,与监司不和,请改教职,得大同府教授。此书是作者掌教大同时,以《左传》课诸生,亲自写定而成。据他的自传,称历时

  • 春秋毁余

    四卷。清李光地(详见《御纂周易折中》)撰。李光地是清初著名理学家。他原有解《春秋》之书,在康熙乙酉(1705)毁于火。后来他的孙李清植掇拾烬余,纂辑成书,玄孙李维迪点勘刊行。该书发挥《春秋》经义,剖析

  • 天道溯源

    三卷。美国人丁韪良(生卒年不详)撰。全书三卷,上卷言上帝惟一,上观天象,下考地理,近验人身,远察物性,皆足以证。中卷言上帝垂教,以预言神迹教化等事为证。附录有徐光启奏疏及景教碑文。下卷历举新、旧约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