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诗体要

元诗体要

十四卷。明宋绪编(生卒年均不详)辑。宋绪字公传,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成祖时,预修《永乐大典》。当时被征同邑五人有宋孟岳、赵肤迪、朱德茂、张廷,书成后,都授官职,只有宋绪独自辞归。著有《元诗体要》。此书为元诗总集。共十四卷,收录了有元一代诗作,分为三十六体,并在每体之前写了一段有关的说明。卷首有明宣德八年(1433)邓林序。卷一为四言体、骚体、选体、乐府体、柏梁体;卷二为五言古体;卷三为七言古体、长短句体;卷四为杂古体、言体、词体;卷五为歌体、行体;卷六为操体、曲体、吟体、叹体、怨体;卷七为引体、谣体、咏体、篇体、禽言体;卷八为香奁体、阴何体、联句体、集句体;卷九为无题体、咏物体;卷十为五、七言近体;卷十一、十二为七言近体;卷十三为五七言排律体、五六七言绝句体;卷十四为七言绝句体、拗体、侧体。集中所收虽误有唐人之诗,体例亦不统一,然去取颇有鉴裁。邓林序称:“绪深于诗,故选诗如此之精”,实非溢词。然据《四库全书总目》所载《元诗体要》并非全书,仅存六卷。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清秘藏

    二卷。明张应文(生卒年不详)撰,其子张谦德润色之。张应文,字茂实,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号彝甫,又号被褐先生,明万历监生。因科场失意,乃转志于书画、菊兰。张应文博综古今,与王世贞相善,后自家乡徙居

  • 无类生诗选

    一卷。明郎兆玉撰。兆玉,明代末年人,生卒年均不详。字完白,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淮安府同知。该编古今体诗均备,前后无序跋,原书没有注作者姓名,考证《仁和县志》及《钱塘县志》始知其作者

  • 说文义例

    一卷。清王宗诚(1764-1837)撰。宗诚字中孚,号莲府,一作廉府,青阳(今属安徽)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此书系就《说文解字》撮举六书大义,论述重点为形声、转注二书。论及形

  • 耒耜经

    一卷。唐陆龟蒙(?——约881)撰。陆龟蒙,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长州(今江苏吴县)人。陆龟蒙文学成就颇高,他的散文与皮日休齐名。陆龟蒙曾任苏、湖二郡从事,后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东

  • 书经注

    十二卷。宋金履祥(1232-1303年)撰。金履祥字吉夫,号次农,学者称其为仁山先生,兰溪(今属浙江省)人,宋、元之际学者。金氏为王柏弟子,宋亡后入元不仕,专事著述。他曾搜集旧说,折衷己意,撰《尚书表

  • 五十辅臣编年录残本

    一卷。作者不详。所记之事始于明天启七年(1627)八月,中间崇祯元年(1628)一月差详,二年所记则仅韩爌调停沈维炳、薛国观申救任赞一事。而卷末则题“五十宰臣编年录”,与内容不尽相符。清曹溶撰《崇祯五

  • 易原就正

    十二卷。清包仪(生卒年不详)撰。包仪字羽修,河北邢台人。拔贡生。其自序称,早年听说有《皇极经世》而没有途径得到此书。从顺治辛卯到康熙己酉,七经下第,贫不自存,薄游麻城,才从王可南家得此书。到江宁后,寄

  • 谐声补逸

    十四卷。清宋保(生卒年不详)撰。宋保字定之,号小城,高邮(今属江苏)人。廪贡生,尝师事王念孙,好声音训诂之学。宋氏以为徐本《说文》多失六书谐声之旨,特撰是编以补其不备。是编一依《说文》次第为十四卷,篆

  • 鄮峰真隐漫录

    五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绍兴十四年(1144),登进士第,调绍兴余姚尉。历官国子博士,建王府教授。绍兴三十二年(1162),建王即位为孝宗,史

  • 中庸传

    一卷。宋晁说之(1059-1129)撰。说之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宋清丰(今山东巨野)人。北宋藏书家、学者。著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是书后有以道自记,谓近世学者以为中庸为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