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参同契章句

参同契章句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撰。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多依彭晓、朱熹、陈显微、陈致虚等家注本。自明代杨慎称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以后,最早有明代蒋一彪依杨慎本作《古文参同契集解》。据杨慎所述,其所得古本,有《参同契》三篇及《后序》一篇为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笺注》三篇及《后序》一篇为东汉徐景休著;有《三相类》二篇及《后序》一篇为淳于叔通补遗。其后有学者认为杨慎之说不足信。怀疑杨慎是据《旧唐书·经籍志》之言,以及宋代朱熹称《赞序》可能为“注之后序”(见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一语、宋俞琰称《参同契》三篇为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三人各述一篇之说未必不然”等语(见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使《三相类》分别于《参同契》,伪造古本。李光地又暗合其说,只认为杨慎关于《三相类》为淳于叔通补遗不妥,依《旧唐书·经籍志》,称其为魏伯阳注,也不载徐景休《参同契笺注》,又分《三相类》为三篇。而与二书之后各列炉火一篇,与杨慎所谓“古本”有异,不知其所据。李光地于自序中说《参同契》“独《汉魏丛书》所载似是原本”。而据学者考证,李光地所指朱长春本,是抄袭陈致虚本,说明他未加详考而致此误。虽然李光地撰此书颇费心机,而对后世影响甚微,其传本也很少。清《四库提要》据安徽巡抚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定山堂古文小品

    二卷。《续集》一卷。《杂序》一卷。《龚端公奏议》八卷。附一卷。《浠川政谱》一卷。《露浣园稿》四卷。清龚鼎孳(1615-1673)撰。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生平事迹见《定山堂诗集》条。其人

  • 米海岳画史

    见《画史》。

  • 天真阁集

    五十四卷。《外集》六卷。清孙原湘(1760-1829)撰。附《长真阁集》七卷。清席佩澜撰。孙原湘,字子潇,号心青,昭文(今属江苏常熟)人。嘉庆进士,改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工骈散文,兼擅书画,诗宗太白

  • 春秋属辞辨例编

    六十卷。清张应昌(1790-1874)撰。应昌字仲甫,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嘉庆庚午举人,官内阁中书。他认为《春秋》属辞比事,不必立例而义自见。他将汉唐迄于清朝诸儒训释与群籍中涉及《春秋》的共四百余家

  • 唐确慎公集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鉴(1777-1861)撰。唐鉴,字镜海,并以字号,善化(今属湖南长沙县)人。嘉庆进士,官至二品太常卿,卒溢确慎。其学力辟王阳明,不为调停两可之说。著有《国朝学案小识》、《省

  • 唐宋八大家文钞

    十九卷。清张伯行(1651-1725)编辑。张伯行,字孝先,号敬庵,一号恕斋。仪封(今河南兰考县)人。康熙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康熙曾称其操守为天下第一清官,专治程朱理学,汇刻《正谊堂丛书》,著有《困学

  • 香奁四友传

    二卷。明陆奎章(约1544年前后在世)撰。陆奎章,字子翰,武进人,生卒年均不详。官除武康知县,不乐簿书,乞改宁波教授,居常手不释卷。著《香奁四友传》,仿韩愈《毛颖传》而作。前后凡八篇,说理明白,遗辞高

  • 书契原旨

    十四卷。清陈致煐(生卒年不详)撰。致煐字小云,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编与徐锴《说文系传》之《部叙》性质略同,以《说文》开卷“一”字的说解“惟初太始,道立于一”、终卷“亥”字的说解“亥而生子,复从一起

  • 尚书注考

    一卷。明陈泰交撰。泰交字同倩,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旨在指摘蔡沈《书集传》之疏漏,凡所指摘,引经、注经不相照应者3条,同字异解者362条。其中不相照应者3条,蔡《传》引经、注经显相矛盾,

  • 两粤梦游记

    一卷。明末清初人马光撰。马光字,涑庵,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时官永宁知州,全州知州,永历时官至全永巡抚。《两粤梦游记》叙述自崇祯十三年(1640)至顺治九年(1652),马光十三年间游宦两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