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明张丑(1577-1643)撰。张丑原名谦德,字叔益,后改名丑。字青甫、号米庵。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张丑善鉴藏,知书画。除此书外还著有《真迹日录》、《法书名画见闻表》、《南阳法书表》、《清
三十四卷。明吴昭明(生卒年不详)撰。汪道昆增订。吴昭明其人不详,汪道昆字伯玉,嘉靖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本书于诸类书之中掇拾残剩,割裂饾饤,编辑而成,又都不著明出处。一部陋俗之作。可能为坊刻托名。
十六卷。明徐问(?-1550)撰。徐问,字用中,号养斋,武进(今属江苏)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累官至南京礼部侍郎,户部尚书。著有《山堂萃稿》、《读书札记》(已著录)。此稿为徐问诗文合集,凡
一卷。清苏本洁撰。本洁字幼清,江苏常熟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曾任兴化知府。作者认为,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颇有未尽之处,故撰此编。本书重在推求文句、体味语意,而少有引据考证,所以以“补义”
一卷。晋蔡谟(281-356)撰,清马国翰辑。谟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省民权东北)人。官至司徒,赠侍中司空,谥文穆。其事迹见于《晋书》本传。著《丧服谱》,《隋唐志》以一卷著录,现在已经散失。《晋书·
十卷。清萨英额纂修。萨英额字吉夫,满洲正黄旗人,道光初任吉林堂主事。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吉林谓沿,乌拉谓江,沿江之意。汉文简称其为吉林。长白山在吉林之东南境,为清朝发祥地,清入关后,设昂邦章京于盛
四十二卷。宋施子美撰。施子美,生卒年、仕履皆不详。据江伯虎《施氏七书讲义序》,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年少而升右庠,不数载而取高第,为孙、吴之学者多宗师之”。施氏于《讲义》之中,发挥自己的见解,又广
八卷。宋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绍圣四年(1079)进士,调丹徒尉。徽宗时,累迁翰林学士。高宗驻跸扬州,除户部尚书。绍兴初(1131),
十五卷。朱吾弼编。朱吾弼,明代高安(今江西省高安县)人。字谐卿,号密林。万历乙丑(1589)进士,官南京御史,有直声,时因抗章申理,忤权贵,遂移疾去,后召为大理右丞,齐楚浙三党用事,吾弼复辞疾归。熹宗
七种,十二卷。清谢家福编。谢家福字绥之,江苏吴县人。原名未署编者姓名,只题苏州文学山房印行,据王德森序知为谢家福所编。所收均为有关吴中掌故著作,如元陆友仁《吴中旧事》一卷、元高德基《平江记事》一卷,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