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困知记

困知记

二卷,《续记》二卷。《附录》一卷。明罗钦顺(1465-1547)撰。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今属江西)人。弘治六年(1492)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十五年(1502),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正德三年(1598),遭宦官刘瑾打击,削职为民。正德五年(1510),复职。后历任太常卿、南京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辞职归里后,家居二十余年,潜心治学。其学上承张载,吸取了张载宇宙观中的唯物论观点,并加以发展。著有《整庵存稿》、《整庵续稿》等书。此书为作者的言论汇编,大旨为扬儒抑佛。《困知记》成于嘉靖七年(1528),共一百五十六章。《续记》成于嘉靖十年(1531),共一百一十三章,补《困知记》中意有未尽者。《附录》为作者与人论学书信六首。他在书中提出理依于气的气一元论观点,认为理气之理,不是气外别有一理。盖通天地,亘古今一气而已。气是运动的,一动一静,一往一来,循环不止。自然界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兴衰治乱,皆是气活动的结果。并否认气上有主宰之说,认为气的运动变化“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者,所谓“理”、“太极”也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主宰。他在书中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产生怀疑,用洛学的“理一分殊”之说来解释人性。认为人和物皆来源于阴阳之气,此谓“理一”;世界上人和物各各不同,谓“分殊”。关于“道心”和“人心”,他认为“道心”即“性”,“人心”即“情”。“道心”为主宰,为体。“人心”为用。两者是体用关系,不可分离。主张通过道德修养,达到以“道心”制约“人心”,以性制约情。主张既要承认人皆有欲望,又应对欲望加以节制。他在书中对陆九渊、王守仁、湛若水的思想观点和禅学都有所评论,目颇具有理论深度。此书为罗钦顺的代表作,深为理学家所推重,明代学者高攀龙称此书为自唐以来排斥佛学最有力的著作。有明沈维鐈刊本,明刊《三先生语录》本,清康熙九年(1670)刘炳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性理大全

    见《性理大全书》。

  • 文章练要

    十卷。清王源(1648-1710)著。王源字昆绳,号或庵,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喜兵法、典制。康熙举人。著有《易传》、《兵论》、《平书》、《或庵评春秋三传》。此书全称是《文章练要左传评》,因王氏主张

  • 宪台通纪续集

    十五卷。元唐惟明编辑。惟明曾官御史台掾史。成书于至正十二年(1352)。主要记载顺帝至元二年(1336)至至正十二年御史的典章制度,可与《宪台通纪》相互参照,考察元代的监察机构。此外,是书对元代后期的

  • 诉琵琶

    清廖燕(详见《醉画图》)撰。此剧为《柴舟别集》其中之一种,叙写作者自己困于生计,沿门弹唱向陶渊明乞食的故事。在剧中作者把自己勾画成文人穷困潦倒之态,重新谱入琵琶曲调,至友人黄少涯处弹唱,黄置酒款待,并

  • 环书

    一卷。清方殿元(生卒年不详)撰。殿元字蒙章,康熙进士,历任剡城、江宁知县,著有《九谷集》。是书内容多论商业及传统手工业等经济方面的问题。版本有清道光年间吴江沈氏世楷堂《昭代丛书》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

  • 易经辑说

    五卷。清徐通久撰。徐通九号抱真。杭州人。道光间为陕西中部县知县。其易学素无师承,自学之余,著成此书。书中以朱熹的《周易本义》为主线,凡是本义所取篇目及图注全部移录,之后杂采程颐、邵雍、周敦颐之说,相互

  • 修真捷径

    九卷。元余觉华(生卒年不详)撰。余觉华,字荣甫,建安(今属福建省)人。撰有《修真捷径》九卷。此书约成于元至元中。书中所辑录之文,多为服气炼神的歌诀等。《四库提要》称其“论皆笃实,大旨阐发谷神不死之说者

  • 信阳子卓录

    八卷。清代张鹏翮(1649-1725)撰。张鹏翮见《忠武志》条。此书摘录前代儒家语录,分七个条目编辑成书,并加上作者本人的评议。七个条目为:“体道”、“致和”、“存省”、“修己”、“治人”、“闲道”、

  • 宋绍熙本春秋公羊传解诂

    十二卷。汉何休(129-182)撰。何休字邵公,东汉任城樊(今山东济宁境)人,著名经学家,为董仲舒的四传弟子。精研六经,尤其通《公羊春秋》。据《后汉书·儒林传》称何休“质朴讷口,而雅有心思”,曾以列卿

  • 光绪会计录

    三卷。清李希圣撰。李希圣,湖南湘乡县人。光绪进士。官刑部主事。是书前有撰者自序,具言编书原委。以下卷一为收支总数,卷二为银收,卷三为各省银友。是书尽载清末甲午前国家八千多万财政收入和七千多万支出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