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吉施氏遗著

安吉施氏遗著

五种,七卷。清施文铨、施浴升撰。施文铨字寿民,咸丰年间举人;施浴升字旭臣,同治年间举人,施文铨之子。是书为二人去世后,其旅居京师之同乡人士戴翊清、朱廷燮编辑刊印。有施文铨两种:《静学庐遗文》一卷、《静学庐逸笔》二卷(其中有记施氏家史内容,叙述甚详;记景教碑,则存有关天主教资料);有施浴升三种:《金钟山房诗集》一卷、《金钟山房文集》一卷、《蠖斋谈助》二卷。有清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七卷。清戴翊清、朱廷燮合辑。戴翊清,字竺青,乌程(今浙江省嘉兴)人,生卒年不详;朱廷燮字莲夫,归安(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二人将其亡友安吉施寿民及其子施旭臣所著诗文五种即:《静学庐遗文》、《静学庐逸笔》(施寿民著)和《金钟山房诗集》、《金钟山房文集》、《蠖斋谈助》(施旭臣著)合为此集。施寿民,号文铨,约道光、同治年间人,生卒年不详;施旭臣(?-1890),号浴升,同治癸酉(1873)年举人。二人于诗文皆颇有功底,尤其是施旭臣,“每一篇出皆哗然,以为袁(枚)姚(鼐)也”。书中所录,文有序纪、书传、铭、谱、序说,考、跋、哀辞;诗有言志、和词、述怀、纪梦、随兴,怀古,歌辞、闺怨等题材。其诗文皆清新婉雅,丽而不艳。有不少篇章(如《流氓》、《群盗》)借下层贫苦农民之口对社会之腐败及邪恶势力进行了抨击,有一定积极意义。《蠖斋谈助》为施旭臣对经史研究的总结,亦有一定认识价值。此书现有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最早刊本(乌程戴翊清刊刻)存世。

猜你喜欢

  • 绪山会语

    二十五卷。明钱德洪(1496-1574)撰。钱德洪初名宽,字洪甫,避先世讳,以字行,余姚(今属浙江)人。因读《易》于灵绪山中,故学者称绪山先生。师事王守仁,四方士从王守仁学者,皆由钱德洪和王畿先为其疏

  • 御制百家姓满汉对音

    一卷。清圣康熙帝御撰。嗣乾隆三十七年,钦定清汉对音字式颁行。后人敬遵钦式,对译姓氏汉音。道光元年,满洲和精额辑同音合璧五卷。恭录圣祖宸翰五家姓于第三卷内,每一姓氏,各以清字对音,编成满汉合璧,即为此书

  • 李鸿章游俄记事

    一册。俄国维特(Witte)撰,王光祈译。维特,俄之名相,于俄皇尼古拉二世时历任要职。1906年辞政后隐居国外,次年追忆旧事,撰为笔记,止于1912年。出版后,各国多有译本,光祈节译自德文本。中涉及中

  • 筠轩清秘录

    三卷。旧本题明董其昌(详见《画禅室随笔》条)撰。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论玉、论古铜器、论法书、论名画、论石刻、论窑器、论晋汉印章、论砚、论异石、论珠宝十个子目,持论允当,颇中要旨,可为艺术鉴赏之指南

  • 东征集

    六卷。清蓝鼎元撰。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朱一贵反清起义后,蓝鼎元随其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赴台镇压,在军中充任蓝廷珍的幕僚,帮其“日夜筹谋,安抚整顿,至忘寝食,不敢惮烦”(《东征集·旧叙》)

  • 见闻记忆录

    五卷。明清之际余国桢(生卒年不详)撰。国桢字瑞人,别号劬庵,遂安(今浙江淳安)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至富顺县知县。《见闻记忆录》乃是国桢入清以后居家所作,多为随笔杂录之作。在自序中,称

  • 南齐书

    六十卷。梁萧子显(489-537)撰。萧子显,南朝史学家,字景阳,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他是齐梁皇族,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在梁官至吏部尚书,很有文史才能。《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

  • 夏忠靖集

    六卷。《附录》一卷。明夏原吉(1366-1430)撰。夏原吉,字雅哲,湖南湘阴人。以乡荐游太学,选授户部主事。成祖即位后官至户部尚书。永乐元年(1403)赴浙西治水,疏浚吴淞江等河流,亲至工地规划,使

  • 云中集

    六卷。清刘淳(约1821年前后在世)撰。刘淳,字孝长,湖北天门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嘉庆帝西巡时,刘淳献诗五百韵,廷试赐文绮物。由是名动京师,此后五试进士不第。其人才识淹贯古今,英气勃发。

  • 黄帝针灸甲乙经

    见《针灸甲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