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果蠃转语记

果蠃转语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程瑶田(1725-1814)初名易,字瑶田,以字行;后更名易田,又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选授太仓州学正。从师方粹然,又与戴震、金榜同学于江永。为学长于旁搜曲证,对古名物多所考订。尚著《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十卷、《九谷考》四卷、《释宫小记》一卷等十多种。程氏《通艺录》载《果蠃转语考》之目而无书。尹石公得稿本于北京,经陈慎登、方景略校勘,洪泽复校,收入《安徽丛书》第二集。卷末有王念孙跋语,称此书“为训诂家未尝有之书,亦不可无之书也”,其推崇至矣。《果蠃转语记》曰:“双声叠韵之不可为典要,而唯变所适也。声随形命,字依声立,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物不相类也,而名或不得不类;形不相似,而天下之人皆得以是声形之,亦遂靡或弗似也。姑以所云‘果蠃’者推广言之。”程氏认为双声叠韵是经常变动的,其字形与字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物的命名,往往与物的形状有关,物虽不同,只要形状相同相似,其称名往往相同,出现“物不相类也,而名或不得不类”现象,而“声随形命、字依声立”,于是“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比如瓜果之类叫作‘果蠃’,《诗·豳风·东山》:“果蠃之实,亦施于宇。”字亦作“果蓏”、“楼”、“括楼”;与瓜果形状相似的细腰蜂也叫“果蠃”,《尔雅·释虫》:“果蠃,蒲卢。”注:“即细腰蜂也。”《诗·小雅·小宛》作“蜾蠃”。“果蠃”字又变为“咕蝼”、“蝼蛄”、“蒲卢”等。程氏是要借“果蠃”这个词来阐发音义通转的道理和事物命名的规律。所论虽不尽是,但他所谈到的现象是存在的,对这类词的归纳和阐发,对于探求事物称名的根据,以及说明某些词语之间的关系还是深有启发的。该书共搜辑二百多个与“果蠃”一词有关系的词,用音义通转理论,阐发它们之间的关系,“凡草木鸟兽虫鱼之名,绝代别国之异语方言,由经典之所载,以至俚巷之歌谣,苟为双声叠韵之转者,无不触类旁通”(《中国训诂学史》)。其书所以名“转语”,本于扬雄《方言》,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一个语词音转而孳乳变化成的另一些语词,《方言》称为转语。清戴震曾作《转语》二十章。《果蠃转语记》收在《安徽丛书》第二集,书末附近代洪汝闿《校记》一卷。

猜你喜欢

  • 台学源流

    七卷。金贲亨(生卒不详)撰。金贲亨,初冒高姓,明正德甲戌(1514年)进士题名碑中的高贲亨即是金贲亨,字汝白,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县)人,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台学源流》之“台”,即台州,该书是叙录台州先

  • 十经文字通正书

    十四卷。清钱坫(1744-1806)撰。钱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经学家、书法家,钱大昕兄之子,钱塘之弟。乾隆副贡,官陕西乾州、直隶州州判。钱坫曾游关中,为毕沅幕宾,与

  • 卫生易简方

    十二卷。明胡(1375-1463)撰。胡,字源洁,号洁庵,毗陵(今江苏省武进县)人。建文庚辰年(1400)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出身世医之家,自幼受家学熏陶,广涉历代医书。搜寻古今秘要良方,取其简易效验

  • 朱秉器集

    八卷。明朱孟震(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朱孟震,字秉器。新淦(江西新干)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二年(1568)进士,除南刑部主事,出知重庆府,累官陕西、山西副使,四川按察使,贵州布政使、顺天府尹。著有

  • 芦川词

    一卷。宋张元干(1091-1170?)撰。张元干生平详见《芦川归来集》辞目。《宋史·艺六志》载其词为二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则作一卷。是集为毛晋汲古阁刊本,亦为一卷,收词一百八十七首。有毛晋跋。绍兴八

  • 周易郁溪记

    十四卷。清郁文初撰。郁文初号郁溪,蕲州人。官至肇庆府知府。此书为河间贾棠所刊。凡总论一卷,上下经九卷,《系辞上传》三卷,而《系辞下传》至《杂卦传》则都标为“卷下”以统之,不再分析卷目。此系编次者失误。

  • 榆社县志

    ①十卷。清佟国弘修,王凤翔纂。佟国弘字任士,正蓝旗人,康熙二年(1663)举人,十年(1671)任辽州知州。十三年(1674)任榆社知县。王凤翔,辽州人,拔贡,官黄陂知县。榆社为春秋时晋箕邑,汉为涅氏

  • 测圆密率

    三卷。清徐有壬(1800-1860)撰。徐有壬字君青,又字钧卿,浙江乌程(今湖州)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官至江苏巡抚,1860年6月太平军克苏州,徐有壬被杀。著《务民义斋算学》七种,其中数学著

  • 剪桐载笔

    一卷。明王象晋(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王象晋,字荩臣,山东新城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优游林下凡二十年,著有《群芳谱》三十卷等。《剪桐载笔》因奉使册封途中所作,故取义于“剪桐”。这部书

  • 九灵山房集

    三十卷。元戴良(1317-1383)撰。良字叔能,自号九灵山人。浦江(今属浙江)人。从柳贯、黄溍、吴莱学文,从余阙学诗。至正二十一年(1361),任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明初隐居四明山,不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