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脚气集

脚气集

又名《玉峰先生脚气集》。二卷。南宋车若水(生卒年不详)撰。车若水字清臣,号玉峰山民,黄岩(今属浙江)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其书从子车惟一跋,可知其书成于咸淳甲戌(1274),因车若水患脚气病,作书自娱,故定书名为《脚气集》。书中论孟子集义章一条,下有细字夹注,云:此二章是癸酉(1273)八月所书,今录于此,则余皆是冬所著也。可知,其书主要是1273年著录,1274年最后完成。车若水少师事陈耆卿,学习古文,后改师陈文蔚,刻意讲学。故此书体例颇与语录相近,于经史百家之言皆有论述,间及杂说琐事。其论《诗》,改小序;论《春秋》,主夏正;论《礼记》,掊击汉儒。《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坚持门户之见,间有讹舛和因袭之处,如,论《周礼》冬官,讥俞庭椿断定拨置,颇为正确,但必证以周官尚存三百五十,谓冬官不亡,则仍留柯尚迁等割裂之根;论《诗》三百篇为汉儒所伪托,与王柏之说相同;论《礼记》之畏压溺,以畏为疫气传染,值得商榷;其论史谓诸葛亮之劝取刘璋为申明大义;其论文谓李邕诸碑文不成文,理不成理,亦属好立奇论。但书中可取之处仍多,如论《周礼》载师乃园廛之征,非田赋之制,驳苏洵说之误;论《春秋》蔑之盟,主程子盟誓结信、先王不禁之说;及宋人盟于宿,主《公羊传》以及为与之说;宰咺归赗,主直书天王而是非自见之说等等,皆与考证经义有益。书中对朱熹《四书集注》服膺备至,但并不苟同,如谓《大学》格物难以训至,当从五篇旧训,作比方思量之义;谓《论语》惟求则非邦也与以后,皆圣人之言,稍与朱熹所论不同。又谓《诗集传》当于纲领之后列诸家名氏,使之有传,此书不比《论语》、《孟子》,自“和鸣挚别”以下皆取诸家见成言语,若不得前人先有此训,诗亦懵然。论述亦颇有道理。再如,论蔡琰十八拍之伪;论白居易《长恨歌》非臣子立言之体;论文中子鼓荡之什为妄;论钱塘非吴境,不得有子胥之潮;论子胥鞭尸为大逆;论王羲之帖不宜字字皆凿然有理;论击壤为以杖击地;论应劭注《汉书》误以夏姬为丹姬,等等,皆有可取。论杜鹃生子百鸟巢一条,虽未确切,但也可以广见闻。足资治经史艺文者参考。今传本主要有《四库全书》、《宝颜堂秘笈》等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宋人小说》等丛书本作一卷,《抱经楼丛刊》本作《玉峰先生脚气集》一卷。

猜你喜欢

  • 薛君韩诗章句

    二卷。世称汉代薛汉撰。清代马国翰辑。据《后汉书·儒林传》,薛汉一家世习韩诗,汉少传父业,父子均以研究《韩诗章句》著名。又称薛汉弟子杜抚为薛汉撰著的《韩诗章句》题名为《薛君韩诗章句》。马国翰在编辑此书的

  • 四书引左汇解

    十卷。清萧榕年编辑。榕年字霞村,山东莱芜(今山东莱芜)人。是书首有王采珍序,又有榕年自作例言。是书卷一至卷七为《论语》,卷八为《大学》、《中庸》,卷九至卷十为《孟子》,凡四书中记人记事分见于《左传》者

  • 夜灯管测

    二卷。明沈恺(生卒年不详)撰。沈恺,字舜臣,号凤峰,南直隶华亭(今上海市)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忤朝贵乞归,家居杜门著书,与世无争。作文章颇尚古雅。著有《夜灯管测》、《环

  • 今文选

    十二卷。明孙矿(1542-1613)编。孙矿字文融,号月峰。浙江余姚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迁兵部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为官三起三落。著有《孙月峰评经》。此书辑录明人之文。所选自罗玘至李维桢

  • 伤寒百证歌

    五卷。宋许叔微(详见《类证普济本事方》)撰。此书撰成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全称《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作者对《伤寒论》研究精深,体会透辟,将书中有关脉、证、方、药诸要点归纳概括,写成歌诀形

  • 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

    四卷。清杨保彝撰。杨保彝(约1855-1925),山东聊城人,出身仕宦书香门第,先辈皆藏书名家。此目又称《海源阁书目》、《宋存书室藏宋元秘本目录》。收宋元明善本及精抄珍籍四百五十五部,其中宋本一百零八

  • 四书翊注

    四十二卷。清刁包撰。刁包详《易酌》条。本书计《大学》五卷、《中庸》三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于《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诠解颇为详细,又以为《中庸》、《论语》、《孟子》皆为格物之书,故对“格

  • 汲古阁校刻书目

    一卷。明毛晋撰。毛晋(1598-1659),原名凤苞,字子久,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晚号隐湖,又号汲古阁主人,笃素居士,江苏常熟人。汲古阁为其藏室名,所藏逾八万四千余册。目中附刻有毛晋印记之原本,记

  • 潞安府志

    ①二十卷。清杨晙修,李中白、周再勋纂。杨晙字冬可,河北曲周县人,出身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任潞安府知府,后升山东分巡济南道副使。潞志创于明弘治八年知州马暾,时潞安未改府,故称《潞州志》。自明万历

  • 仪礼古今考

    二卷。清李调元(1734-1802)撰。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又号赞庵。绵州(今四川省北部)人。乾隆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后被任命为吏部主事。乾降三十九年(1774)充任广东乡试副考官,不久